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或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为患。故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中以青壮年占大多数。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痔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古人说。痔者峙也”,在古代,痔为突出之意,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生于肛门边,如鼻痔、眼痔、牙痔等。但现在痔即指肛门痔。
内痔
痔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内痔。内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与西医病名相同。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病因病机]
多因脏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兼因久坐,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努责,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气血瘀滞不行,阻于魄门,结而不散,筋脉横解面生痔。或因气血亏虚,摄纳无力,气虚下陷,则痔核脱出。
[诊断]
内痔多发于成年人.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肛查时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门坠胀;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
1期:痔核较小,如黄豆或蚕豆大,色鲜红,质柔软,不脱出肛外,大便带血或滴血。
Ⅱ期:痔核较大.形似红枣,色暗红,大便时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大便滴血较多或射血一线如箭。
Ⅲ期:痔核更大,如鸡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时或行走时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则呈喷射状,痔核脱出后如不尽快还纳,则易嵌顿而绞窄肿胀、糜烂坏死。
[鉴别诊断]
一、直肠脱垂脱出物呈环状或螺旋状,长度2―100n或更长,表面光滑,色淡红或鲜红,无静脉曲张,一般无出血。
二、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可有大便带血或少量滴血,绝无射血,脱出物为单个带蒂,表面光滑,质地较痔核硬:
三、直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经常在粪便中夹有脓血、粘液,便次增多,大便变形,肛门指检时触及菜花状肿块或凹凸不平的溃疡,质地坚硬,推之不移。
四、肛乳头肥大为齿线附近的锥形、灰白色的表皮隆起,质地较硬,一般不出血。肛乳头过度肥大时,便后可脱出肛门外。
五、下消化道出血溃汤性结肠炎、克隆病、直肠血管瘤、憩室病、息肉病等,均可有不同程度的便血,需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方可鉴别。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适用于工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一)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潘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湿性重浊,则肿胀疼痛;热胜肉腐,则糜烂坏死;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三)脾虚气陷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分析: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
(二)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或收敛止血或生肌收口等作用。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三)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如化痔栓。
[其他疗法]
一、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在国内外早巳采用,按其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硬化萎缩和坏死枯脱两种方法。由于坏死枯脱疗法常有术后大出血、感染、直肠狭窄等并发症,现常用的是硬化萎缩注射疗法。
(一)适应证工、Ⅱ、Ⅲ期内痔兼有贫血者;内痔不宜手术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二)禁忌证外痔;内痔伴有肛周慢性炎症或腹泻;内痔伴有严重高血压、肝肾及血液疾病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和临产期孕妇。
(三)常用药物
1.硬化萎缩药消痔灵,5%~10%石炭酸甘油,5%鱼肝油酸钠,4%~696明矾注射液,内痔散。
2.坏死枯脱药枯痔液,新六号。
(四)操作方法
1.硬化萎缩注射法侧卧位,在肛镜直视下用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直肠内局部消毒,用皮试针抽取5%石炭酸甘油或4%~6%明矾液,于痔核最高部位进针至粘膜下层,针头斜向15’进行注射,每个痔核0.3―0.5mL(其他药物剂量参照该药物说明书),一般每次1―2个痔核。注射当天避免过多活动,24小时内不宜排大便,7~10天后再注射第二次或注射其他痔核。注射不宜太深,否则易引起肌层组织硬化或坏死。
2.消痔灵注射法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后,肛周局麻,在肛镜下,或将内痔暴露于肛门外,检查内痔的部位,确定母痔区有无动脉搏动,直肠内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消毒,用不同浓度消痔灵分四步注射:①痔的上动脉区注射1:1浓度(即消痔灵和1%普鲁卡因的用量为l:1)的消痔灵注射1―2mL。②痔区粘膜下层注射2:1浓度的消痔灵,在痔核中部进针,刺人粘膜下层后呈扇形注射,使药液尽量充满粘膜下层血管丛中。注人药量的多少以痔核弥漫肿胀为度,一般为3―5mL。③痔区粘膜固有层注射,第二步注射完毕,缓慢退针,多数病例有落空感,可作为针尖退到粘膜肌板上的标志,注药后粘膜呈水泡状,一般注药1―2mL。④洞状静脉区注射,用1:1浓度的消痔灵,在齿线上0.1cm处进针,刺人痔体的斜上方0.5一lcm作扇形注射,一般注药1―3mL。一次注射总量重5―30mL。注射完毕,肛内放人凡士林纱条,外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本疗法使痔体充分着药,达到彻底萎缩硬化的目的,治愈率达96%,是目前临床治疗内痔较好的注射方法。
3.坏死枯脱注射法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在局麻下或腰俞穴麻醉下,充分暴露肛门,使痔核外翻,用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消毒,用小止血钳于齿线上方将痔核一部分夹住拉出固定,右手持盛有坏死枯脱药的注射器,在齿线上0.3―0.5cra处,刺人内痔粘膜下层,缓慢将药液由低向高,呈柱状注入痔核内,使痔核膨大变色为度,按此逐个将所有内痔注射后,将其还纳肛内。
(五)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消毒。
2.宜用4.5号或5号针头,否则针孔太大,容易引起出血,或药液从针孔流出。
3.进针后应先作回血试验,注射药物速度宜慢。
4.进针后勿向痔核内乱刺,以免损伤过多血管,引起出血,增加痔核内液体而延长痔核枯脱时间。
5.勿使药液注入外痔区,或注射位置过低使药液向肛管扩散,引起肛门肿痛甚至坏死。
6.操作时宜先注射小痔核,再注射大痔核,否则大痔核注射后胀大易遮盖小痔核.不易操作。
二、插药疗法(枯痔钉疗法)
枯痔钉具有腐蚀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坏死,达到治愈的目的。本方法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痛苦少等优点,但对纤维化的Ⅲ期内痔疗效较差。枯痔钉的配方分有砒、无砒两种。
(一)适应证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二)禁忌证各种急性疾病,严重的慢性疾病,肛门直肠急性炎症,腹泻,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者。
(三)操作方法术前用千分之一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然后取侧卧位,将内痔缓慢翻出肛外,以左手食、中指拉紧和固定痔核,做表面消毒。右手拇、食指捏住痔钉的尾段,距齿线上0.3-0.5咖处,沿肠壁纵轴成25℃~35℃角方向插入痔核中心.深约lcm,插钉视痔核大小而定,一般每痔如次插4―6根,间距0.3―0.5cm,剪除多余的药钉,但应使药钉外露lmm,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药钉插完后,即将痔核推向肛内,同时塞入黄连膏,约7天左右痔核枯萎脱落。
(四)注意事项
l.插钉不要重叠,不宜过深,以免括约肌坏死、感染、疼痛。太浅则药钉容易脱落,易致插口出血。
2.先插小的痔核,后插大的痔核。若有出血者,先在出血点插钉一根。
3.一次插钉总数不超过20根。
4.术后24小时不解大便,防止枯痔钉滑脱出血,若大便后内痔脱出,应立即还纳。
5.适当配合止血、消炎,通便等中西药
三、结扎疗法
结扎疗法是指用丝线结扎痔核根部,以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结扎疗法分丝线套扎、贯穿结扎、胶圈套扎三种。
(一)适应证适应于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胶圈套扎适用于较小的内痔(玉、U期内痔),丝线套扎法适用于较大的痔核.贯穿结扎适用于特大痔核。
(二)禁忌证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或湿疹者;急慢性腹泻者;因腹腔肿瘤而致病者;临产期孕妇;严重肺结核、高血压及肝脏、肾脏疾患或血液病变者。
(三)操作方法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和手术当日晨用1gL箱肥皂水灌肠各一次。患者取侧卧位,用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肛周消毒,铺无菌巾,局麻或腰俞穴麻醉后,消毒肛内,扩肛,充分暴露痔核。用弯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7号或10号丝线于止血钳下方结扎痔核、特大痔核宜用贯穿结扎法,用持针器夹住已穿有丝线(7号丝线)的缝针,将双线从痔核基底中央稍上穿过,将已贯穿痔核的双线交叉放置,并用剪刀沿齿线剪一浅表裂缝,再分端进行“8”字形结扎或“回”字形结扎。结扎完毕后,用弯血管钳挤压被结扎的痔核。
也可在被结扎的痔核内注射硬化剂,最后将痔核还纳肛内,再将残留在外的丝线剪去,并将消炎药膏塞人肛内。较小痔核则不需肛周麻醉,可在肛镜下,用套扎器套扎。如果是混合痔,则先将外痔剥离至齿线附近,再用上述方法结扎。环形内痔采取分段结扎。一般先结扎母痔区,其余部分下次再扎,亦可用注射疗法。
(四)注意事项
1.每次结扎内痔时宜先结扎小的痔核,后结扎大的痔核。
2.缝针穿过痔核基底部时,不可穿人肌层,否则会引起肌层坏死。
3.结扎术后当天不要解大便,若便后痔核脱出,应立即还纳,以免发生水肿,加剧疼痛。
4.结扎后7―10天为痔核脱落阶段,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结扎线脱落时引起大出血。
[预防与调摄]
一、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临厕不宜久蹲努责。
二、注意饮食调理,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醇酒、炙博之品。
三、避免久坐久卧,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外痔
外痔是指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管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肛门皮肤因反复炎症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肛门坠胀、疼痛、异物感。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结缔组织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是指肛门缘皮肤(皱襞)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包括哨兵痔和赘皮外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异物感。
[病因病机]
肛门裂伤。邪毒外侵,或大便努责、产育努力,以致气血瘀滞,加之外邪入侵,日久不散,则肌肤增生形成赘皮。
[诊断]
肛门边缘生皮赘,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不痛,无出血,仅觉肛门异物感,当染毒肿胀时才觉疼痛。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发生于3、7、11点处的外痔,多伴内痔。
[鉴别诊断]
一、血栓外痔多发生于肛门左右两侧,先有静脉曲张性外痔,突然肿起,形如葡萄,初起暗红,渐变青紫,按之较硬,光滑,疼痛剧烈。
二、静脉曲张性外痔齿线下肛管静脉曲张,触之柔软,色紫暗,肿物呈椭圆形,当腹压增大时,肿物可稍增大变硬,局部按摩时肿物可变小柔软。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般不需内治,当外痔染毒肿痛时,可用清热利湿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汤或五神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可用苦参汤煎水清洗以防感染。
(二)外痔肿痛时用痔疮膏或黄连膏外涂。
[其他疗法]
外痔较大、经常肿痛时可手术切除。具体方法是局麻下作放射状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尽量保护肛管皮肤。
静脉曲张性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指痔外静脉丛发生瘀血扩大曲张、成团状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
[病因病机]
多因Ⅱ、Ⅲ期内痔反复脱出,或经产、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而成。
[诊断]
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椭圆形或长形肿物,触之柔软,在排便或负重远行时肿物增大,并呈紫暗色,按之较硬,平时有异物感,染毒时可肿大疼痛。
[鉴别诊断]
一、血栓外痔大多生于肛门的左右两侧,突然肿起,疼痛剧烈,形如葡萄,颜色青紫,按之较硬(2―3天后)。
二、结缔组织外痔皮赘逐渐增大,按之柔软,排便或负重远行时皮办无明显变化。
[辨证论治]
一、内治一般不需内治,若染毒时可按下述证型治疗。
湿热下注肛缘肿物隆起,肿胀疼痛,甚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负重远行,大便努挣,经脉横解,气血瘀滞,则肿物隆起;感染湿热毒邪,气血瘀滞加重,则肿胀疼痛;湿热为患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显热内侵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活血。
方药:五神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二、外治肿胀明显时,先用苦参汤熏洗,再外敷消痔膏或黄连膏。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要彻底治愈,应行外痔静脉剥离术。
(一)适应证单纯静脉曲张性外痔,混合痔的外痔部分。
(二)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19Lo新洁尔灭肛门消毒,局麻或腰俞麻醉,用组织钳提起外痔顶部,以剪刀环绕外痔四周作一放射状梭形切口,再分离皮下曲张的静脉丛,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一并切除。术后用凡士林纱条或消痔膏或黄连膏油纱条压迫创面。每天用芒硝溶液坐浴,创面外敷消痔膏,直至痊愈。
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由痔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所致。其特点是肛门边缘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肿块。
[病因病机]
内有血热,或本有静脉外痔,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以致肛门痔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
[诊断]
好发于夏季,多发生在肛缘截石位3、9点处,起病时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可见紫暗圆形肿块,触痛明显,分界清楚,待3―5天后疼痛缓解,有时小血块可自行吸收。
[鉴别诊断]
内痔嵌顿,齿线上内痔脱出嵌顿,肿块较大,甚至绕肛周3―5颗,疼痛逐渐加重,久则糜烂坏死,渗流滋水,坐卧不宁。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血热瘀阻肛缘肿物突起,疼痛剧烈,肛缘圆形紫暗肿块,质地较硬,触痛明显;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分析:血分有热,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气血瘀滞,血热妄行,脉络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则见肛缘肿物,颜色紫暗;血分有热,则口干欲饮;血热内燥,则大便秘结;舌红、苔黄主热,脉弦主痛。
治法: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外治法
先用苦参汤煎水熏洗肛门,再外涂痔疮膏,每天1次。
[其他疗法]
必要时行手术取出血栓。
(一)适应证血栓外痔较大,3天内未能吸收者。
(二)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局麻后,在肿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出血块,修剪多余皮办,再用黄连膏油纱条压迫伤口,每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混合痔兼有中外痔的双重表现。
[病因病机]
多因Ⅱ、Ⅲ期内痔未及时治疗,反复脱出,复因妊娠分娩,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不散,导致本病发生。
[诊断]
大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较多,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如果合并染毒则嵌顿肿痛,不能还纳,肛门有异物感,肛查可见混合痔多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处。内、外痔在同一时位跨越齿线连成一个整体,内痔部分如成人拇指头或更大,色紫暗或灰白。
[辨证论治]
参照内痔和外痔。
[其他疗法]
较严重的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一)适应证
较严重的混合痔。
(二)操作方法
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部,局部浸润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将外痔部分作。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剥离静脉丛,至齿线稍下方,然后用弯止血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再用10号或7号丝线结扎或贯穿结扎内痔,再剪除外痔部分。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其他痔核。
(三)注意事项
1.一般每次剥离结扎痔核不超过4个,否则引起肛门变窄,大便难出,易引起丝线滑脱。
2.外痔剥离切口不能太靠上,否则易引起术后大出血。此外,手术中尽量保留肛管皮肤和粘膜,以防术后肛门直肠狭窄。
[预防与调摄]
一、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大便时不要久蹲努责。
二、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
三、保持肛门部清洁,坚持便后用冷开水坐浴。
四、少食辛辣刺激之晶,多吃蔬菜水果。
[结语]
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形成的静脉团,或痔外静脉破裂或肛缘皮肤因炎症增生所形成的肿物。痔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齿线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痔内静脉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于齿线上3、7、11点处。其临床特点: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内痔分三期,应与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直肠癌相鉴别。风伤肠络证,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方用凉血地黄汤;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止血,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脾虚气陷证,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注射疗法与结扎疗法是内痔的重要治法。
外痔是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的痔外静脉丛扩张,或痔外静脉破裂或肛缘皮肤因炎症增生而形成的肿物。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和血栓外痔。其临床特点为:肛门异物感及肛门坠胀、疼痛。静脉外痔多发生在3、7、11点处,结缔组织外痔好发于6、12点处,血栓外痔好发于3、9点处。手术是彻底治疗外痔的根本方法。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和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混合痔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表现。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