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幼幼新书 卷第十七(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

疟疾第九

书名:《幼幼新书》  作者:刘昉

《巢氏病源》疟疾候∶疟病者,由夏伤于暑,客在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更虚,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候歇。若邪动气至交争复发,故疟休作有时。其发时节渐晏者,此由邪客于风府,邪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食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日晏。其发早者,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内,上注于伏卫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内;其气既上,故其病发更早。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间日蓄积乃发也。小儿未能触于暑而亦病疟者,是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者也。

《圣惠》∶夫小儿疟病者,是夏伤于暑,热客于皮肤,至秋复为风邪所折,阴阳交争,故发寒热而成疟也。

几发欲解则有汗出,汗出多则津液减耗。又热乘于脏则生虚躁,其疟瘥之后,腑脏未得,腹内犹有热,故渴而引饮也。若引饮不止,小便涩者,则变成饮癖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脾寒候,儿身上发寒,久后脾家热,乃皮上大热,渴水。此候儿先因伤寒四、五日,有热不退,而医人误下冷药退热,故脾气不顺,遂至脾寒疾疟。所治者,下鬼哭散(方见本门中),相夹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与服即愈。

《惠眼观证》小儿疟疾形候∶因寒暑不常,小儿脱着无节,春夏蕴积,久不宣泄,至秋后阴阳交,冷热作时,故成疟病。初发时,浑身壮热,从早至暮即歇。饮水以分日皆被宿涎潮脾,脾不醒根据前再发。此病只因宿疾在心脾间,须用常山饮子(方见本门中)服之,清早吃,须吐下黄水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第二日,根据前如此一服,亦用匀气散。第三日,亦复如此。至第四日,常常服之便不吐。

《婴童宝鉴》小儿疟疾歌∶

疟疾是邪成,阴阳有竞争。早期风府会,晏发脊俞停。至速连朝发,来迟间有行。小儿远见吐,何必问神明。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患疟方∶

疟是邪风寒热攻,宜须术治免成空。常山刻作人形状,丁钉孩儿生气宫。

《外台》刘氏疗小儿疟方。

上用黄丹半钱匕,以蜜水和与服。若冷,以酒和与服之良。

《外台》∶《广济》又方

上取驴轴下垢腻,刮取和面作饼与吃,以瘥止。

《外台》∶《删繁》疗小儿疟,或自能饮,或不能饮,母含药与饮之。常山酒煎方

常山(二两) 桂心(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煎取七合,去滓分服。取吐瘥止。

孙尚药治大人、小儿 疾。

信砒(二两,别研如粉) 寒水石(三两,别捣为末)

上用一生铁铫子,先锒石末一半,后堆砒末在上,又以石末盖头,然后取浓盏盖之。周回醋糊纸条子密封约十重,以炭火一斤以来安铫子在上,候纸条子黑,取出置冷地;候冷取开盏子,净刮取锒石末,一处入乳钵内细研,以软粟米饭和丸如梧子,更别作小丸子一等,以备小儿服。以飞过辰砂为衣,候干入瓷合收。每人服时,于发日早,腊茶清下一丸,一日内不得食热物。合时先扫洒一净室中合之,不得令妇人、猫、犬、鸡、鼠等见,收得时亦如然。若妇人患,则男着在口中,男子患亦然。

陈藏器治大人、小儿疟。

接骨木叶

上小儿服三叶,大人服六叶,并生捣绞汁,得吐为度。此药有小毒,不宜多也。服讫须痢及吐。尤治痰疟。

《圣惠》治小儿痰癖疟,发无时。牡蛎散方

牡蛎粉 常山 乌梅肉(微炒)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鳖甲(三分,涂醋炙微黄,去裙) 知母 川升麻 甘草(炙微赤,锉碎) 豉心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日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后烦热。升麻散方

川升麻 常山 蜀漆 川大黄(锉碎,微炒) 葳蕤 黄芩 桂心(各一分) 川芒硝(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以吐、利为度。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发歇寒热,小便赤黄。宜服桃仁散方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赤茯苓 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 。各三分) 知母黄芩 川升麻(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疟疾,痰壅烦闷。常山散方

常山 甘草(炙微赤,锉) 川大黄(各半两) 桂心(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未发前温服,得吐、利为度,如未吐、利,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

《圣惠》治小儿疟疾,胸膈间痰涎,发渴寒热。宜服松萝散吐方

松萝 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 常山(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以吐为效,不吐更服。

《圣惠》治小儿疟疾,寒热发歇不定。黄丹丸方

黄丹(微炒) 人参(去芦头) 常山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于未发前以冷水下一丸。三岁以上,即可三丸。

《圣惠》治小儿疟疾必效。大蒜丸方

独头蒜(去心) 巴豆(去皮、心。各用一枚)

上件药,取巴豆内蒜中,用湿纸裹煨令熟,捣如膏,丸如麻子大。每服以醋汤下一丸,以吐、利为度。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五月五日修合更佳。

《圣惠》治小儿疟疾。常山丸方(《婴孺方》名三满丸)

常山(一两,末) 白蜡(半两) 鸡子(一枚)

上件药,敲鸡子去黄,用清与常山末拌和令匀,于瓷碗中熔蜡都拌和;以绵幕碗口,坐甑中蒸三遍取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当吐即瘥。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茅先生小儿脾寒,鬼哭散

常山 大腹皮 白茯苓 鳖甲(醋炙) 甘草(炙)

上等分,鳖甲、甘草修事,外三味不得见火,为末。每服二钱,用水一盏,冬取桃、柳枝各二、七寸,同煎五分,临发时服。略吐出涎不妨。

《婴孺》治五、六、七岁儿时气兼疟。前胡汤方

前胡 黄芩 升麻(各四分) 细辛 甘草 芍药(各三分) 大黄 常山(各二分)

上以水一升六合,为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婴孺》治少小疟疾,有冷热,腹满。桂心汤方

桂心(一两) 常山(二两)

上以酒二升浸,二炊久煮一升半,分二服。当吐无苦,已用验良。张方云∶若未能饮,当与含之。

《婴孺》又方

上用生石上者菖蒲煎,浴儿三、四次佳。

《婴孺》治小儿疟,癖实肉热,头痛欲吐。常山汤方

常山 甘草(各二两) 竹叶(三升)

上水六升,煮及二升,六、七岁儿为四服;小儿以意加减五服。至日出三服,得吐便愈。若实多加大黄二两,取快利,节饮食。

《婴孺》治少小疟,寒热往来,前后不断,诸医治不瘥者方。

常山(二铢) 甘草(五铢)

上以水一升,煮至三合,先发时服。

《婴孺》治小儿疟,诸师治不瘥者。神验方

大黄(二两) 附子(一两,炮) 龙骨(三两)

上为末,蜜丸。十岁儿服小豆大七丸,比至发三服,或不吐、下。五、六岁,大豆大七丸。大人,桐子大七丸。比至发时,三服二十一丸都服竟。更平和,大宜老、小人服之。

《惠眼观证》常山饮子 治小儿疟疾,寒热发作。

常山(半两,不煮) 鳖甲(去裙,不炙) 甘草(不炮) 虎骨(各三钱)

上锉为粗末,日曝干,捣、罗为末。小儿每服一钱,水七分盏,乌梅一个,煎至四分,五更初服。须吐、下黄涎后,用调气药。第二日根据前下一服,亦用调气药。调气药如吐尽黄痰,向后服时更不吐也。

《张氏家传》疟丹 以百数不用砒则用常山,未必取效,皆吐、泻为害。此药治大人、小儿神效。不吐不泻,自然疾愈。

乌头(令细不罗) 芸苔子(研末。各一两) 巴豆(半两,细研)

上先研乌头,次入二药拌匀,黄蜡一两熔,丸如黑豆大。小儿作三丸,并用乳香汤下。

《王氏手集》小儿疟药。常山饮子

常山 香白芷 天南星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好酒一盏半,煎至一盏,发,五更空心温冷任意服。忌鸡、鸭、猪、鱼。

《吉氏家传》治小儿疟。草果子散

草果子 半夏(各半两) 柴胡 浓朴 甘草(炙) 乌梅 枣(各一两) 常山(一分)

上为末。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至七分,温服。或去柴胡加鳖甲。

《朱氏家传》治小儿一切疟病。

上等腊茶(末) 硫黄(别研,飞)

上二物,各顿一处。寒多倍硫黄;热多倍腊茶。每服一钱,用米饮调下。于当发日五更初服之,奇验。

禳HT 灸刺法∶

《千金翼》∶肝疟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刺足厥阴见血。心疟令人心烦甚,欲得清水,寒多不甚热。刺足少阴,是谓神门。脾疟令人病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肺疟令人心寒甚,热间善惊,如有见者。刺手太阴、阳明。肾疟令人凄凄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令人旦病寒,善饥而不能食,肢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千金翼》黄帝问歧伯曰∶疟多方小,愈者何?歧伯对曰∶疟有十二种。黄帝曰∶疟鬼字何?可得闻乎?歧伯对曰∶但得疟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黄帝曰∶疟鬼者,十二时愿闻之。歧伯对曰∶寅时发者,狱死鬼所为,治之以疟人着窑上、灰火一周,不令火灭,即瘥。卯时发者,鞭死鬼所为,治之用五白衣烧作灰,三指撮着酒中,无酒以清水与服之。辰时发者,堕木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上木高危处,以棘塞木,奇间即瘥。

巳时发者,烧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坐,师以周匝燃火,即瘥。午时发者,饥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持脂火于田中无人处,以火烧脂令香,假拾薪去,即瘥。未时发者,溺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临发时,三渡东流水,即瘥。申时发者,自刺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欲发时,以刀刺冢上,使得姓字,祝曰∶若瘥,我与汝拔却。即瘥。

西时发者,奴婢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碓梢上、棒上卧,莫令人道姓字,立瘥。戍时发者,自绞鬼所为,治之左索绳系其手、脚、腰、头,即瘥。亥时发者,盗死鬼所为,治之以刀子一口,箭一只,灰一筒,刀安疟人腹上,其箭横着底下,即瘥。子时发者,寡妇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脱衣东厢床上卧,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声不绝,瓦盆盛水着路边,即瘥。丑时发者,斩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当户前卧,头东向,血流头下,即瘥。

《千金翼》灸疟法∶疟医并不能救者,以绳量病患脚围绕足跟及五指一匝讫,截断绳,取所量得绳置项上,着反向背上,当绳头处中脊骨上灸三十壮,即定。候看复恶寒,再灸三十壮,即定。比至过发一炊久候之,虽饥勿与食尽日。此法神验,男左女右。

《外台》∶《甲乙经》灸法∶ 在肩膊内廉,侠第六椎下两傍各三寸,以手按之痛病者,言 。足太阳脉气所发,灸五壮。主液 挛暴,脉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肺。从项至脊以下至十二椎应手,灸之立已。热病汗不出,肩背寒热 互引,身热咳逆,上气虚喘,喘逆鼽衄,肩甲内廉痛,不可俯仰,眇季胁引少腹而胀痛。小儿食晦,头痛引颐 疟风。

《婴童宝鉴》灸法∶小儿疟子灸大指、次指外。

 

上一篇:寒热不食羸瘦第八

下一篇:疟疾热而后寒第十

《幼幼新书》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