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功曰∶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由其瘀壅,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所发毋论穴道,随处可生。皆缘荣气不从,逆于肉里,如风寒相中,表证发散未尽者散之;房欲之后,阴虚外寒所侵者温之;恼怒伤肝,郁结伤脾者归脾汤加青皮、香附散之;跌扑损伤,瘀血凝滞者,和血汤逐之;产后恶露未尽,流注经络而成者,木香流气饮导之。如不得内消者,法当大养气血,培助脾胃,温暖经络,通行关节,十全大补汤加熟附子、香附主之。如脓已成,宜急开之。(《正宗》)
王肯堂曰∶不串流者,俗曰马 。串流者,名曰走散流注,俗曰瓜藤马 。遍身骨节内疼痛,不能起坐,无堆,作热不退者,名曰嗍骨马 。若脊骨及髀骨上起堆,或一二个,或三五个,名曰过脊马 。若尾 骨上起堆作热者,名曰杀臀马 。若髀骨下痛甚无堆,但肿者名曰锁脚马 。若骨相交接之处,疼痛无堆微肿,名曰接骨马。此证因风热走散四肢,治当疏风散热,初起不可用火针烙之,肿势盛者只宜刺以棱针,久熟者可火针烙之,流注入股者死。(《准绳》)
又曰∶禁用寒凉克伐内消等剂。
汪省之曰∶夫流者行也,乃气血之壮,自无停息之机,注者住也,因气血之衰,有凝滞之患,故行者由其自然,住者由于瘀壅。凡得此者,多生于体虚之人,勤劳之辈,不慎调燮,夏秋露卧,纵意取凉,热体当风;或中风邪发散未尽,或欲后阴虚外寒所侵,又或恼怒伤肝,郁结伤脾,荣气不从,逆于肉里;又或跌打损伤,瘀血凝滞;或产后恶露未尽,流缩经络,皆成斯疾也。初起外以琥珀膏敷贴,内服行气活血之剂,其中十可消其五六。如不得内消者,法当大养其气血,培助脾胃,温暖经络,通行关节,如木香流气饮、十全大补汤,俱加熟附子、香附,培助根本。庶未成自淌,已溃自敛,不致残败破漏不敛之证。且如有脓宜急开之,忌用寒凉克伐内消等药,犯此终致不救者多矣。(《理例》)
朱丹溪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是痰。然痰在皮里膜外,则遍体游行,肿而色白,滞而不痛,宜导达疏利。如痰因火动而走,则体多小块,色红痛甚,流走无定,宜解毒清火为主。
又曰∶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能通;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白芥子亦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
申斗垣曰∶三阳经伤寒发汗不透则必痛,痛久则肿,肿久则必为热,热久则破坏,此名阳湿痰破疮。如三阴经失汗,汗郁成痰则痛,痛久则皮色不变而肿,至夜痛反甚,其痛处冰冷,脉亦沉细,日久气血凝注则肌死,肌死则破坏腐臭,名曰阴湿痰破疮。均宜艾灸。(《启玄》)
又曰∶冷流注多附骨,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能伸屈,庸俗误用刀针,又无脓血,止有如屋漏汁,或瘀黑血,宜用回阳玉龙膏;如稍缓,再加军姜、肉桂、白芷、草乌等分,热酒调敷,则骨寒除而痛自止,气温和而筋自伸,肉亦软而肿自消。
亦不可无石菖蒲,以其性能破坚,散肿最妙,亦不可多,多则解群药性也。
又曰∶流注首尾敷冲和膏最稳,加乳香、没药治流注筋不能伸,敷之极效。
又曰∶走散流注发因受寒冻,凝滞血脉而成。一名流注伤寒,又名瓜藤发背,患生于背,遍身皆有之。经云∶伤寒流注尚犹可,流注伤寒急如火。医者当察其寒热虚实治之。
胡公弼曰∶流注又曰走注,状似鳖形,毒因风盛而生热,气因热盛而走散,午前宜四君子汤加芎归;午后宜四物汤加参 、麦冬、北五味。断不可用渗利流气等药。(《青囊》)
又曰∶治流注大法,郁者开之;怒者平之;闪扑及产后瘀血者散之;伤寒余邪者调解之。大要以固元气为主,佐以现证之药。
又曰∶流注一个,要表汗一次,如流注三个,须表汗三次,毒自消矣。设治之不早,深为大害。
又曰∶如破溃成脓者,先用降药降去败肉,腐尽生肌可也。
《医林集要》云∶白虎飞尸留连周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者则为终身废疾矣。
又曰∶又有结核在项腋或两乳傍,或两胯软肉处,名为 痈,属冷证也。又有小儿宿痰失导,致结核于颈项臀膊胸背之处,亦冷证也。并宜热药敷贴。
王西圃曰∶流痰胸腹流于四肢者可治,四肢流入胸腹者难治。
《心法》曰∶流注新发,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凝结日久,微热渐痛,透红一点,方是脓熟,即宜用针开破。若湿痰化成者,脓色粘白;若瘀血化成者,脓色金黄粘水;若风湿化成者,脓色白稀如豆汁;若汗后余邪化成者,脓色或黄或黑,稀脓臭秽;以上四证,发于肉浓处可愈,发于骨结及骨空处难愈。若淫欲受寒化成者,脓色稀白而腥,其水中有猪脂水油之状,此为败浆脓也。诸书虽有治法,终成败证。
冯鲁瞻曰∶按脏腑津液受病为痰,随气升降,理之常也。若在皮里膜外及四肢关节曲折之地,而脏腑之痰何能流注其所,此即本处津液遇冷遇热,即凝结成痰而为病。断非别部之津液,受病成痰,舍其本位而移于他部者。况气本无形,故能无微不达,而液随气运,亦可藉气周流,若至津液受病成痰,则变为有形而凝滞,焉能随气流通于至微至密之所耶。
试痰法∶用海蜇皮粘贴,外以膏贴之。如痰,次日膏药揭得下,海蜇皮揭不下,即是害痰。
湿痰流注门主方
香附饼(《正宗》) 治风寒流注袭于经络,结成肿痛。
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热熨斗熨药饼上。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风寒湿毒宜姜汁作饼熨之。
醒脾汤(《正宗》) 治怀抱郁结,思虑伤脾,以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乃生壅肿,疼痛不眠,心烦不安,神气不清。
人参 白茯神 白术 嫩黄 (蜜炙) 酸枣仁(炒,研) 远志肉(各一钱) 地骨皮(七分)桔梗 柴胡 川黄连 广木香 炙甘草 香附(各五分) 圆眼肉(七枚)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时服。
琥珀膏(《正宗》) 治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气血凝滞,结成流毒。毋论身体上下,年月新久,但未成脓者并效。
生大黄(二两) 郁金 白芷 天南星(各一两)
共为细末,用大蒜去壳捣烂,上入药再捣,略入酒一二匙调匀,遍敷肿上,纸盖。随有热痛,又有不痛,俱待药干便效。次日又有起泡,又有不起泡者,如有泡起,挑去泡中黄水,以膏贴之,自效。
调中大成汤 治流注溃后,脓水清稀,饮食减少,不能生肌收敛。
人参(二钱) 白术 嫩黄 (炙) 陈皮 当归身 山药 白茯苓 白芍药(酒炒) 牡丹皮(各一钱) 远志肉 砂仁 藿香 炙甘草(各五分) 熟附子 上肉桂(各八分)
煨姜三片,黑枣二枚,煎,食远服。
黄 六一汤 治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嫩黄 (六钱,生用蜜炙各半) 粉甘草(一钱五分,生炙各半) 人参(一钱)
水煎,食远服。
木香饼 治一切气滞结肿成核,或痛或酸,闪肭风寒所致。
生地黄(捣膏) 广木香(减半,研末)
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热熨斗熨之。坚硬木痛者,间日熨之自效。
流痰浑身作痛。
当归 栝蒌仁 独活 大川芎 白茯苓 白芷 白芍药 连翘 防己 穿山甲(炒) 防风 生地黄 金银花 牛膝 天花粉 黄芩 陈皮 川贝母 甘草(各五钱)
分作六剂,酒水同煎。若上半身痛,食后服;下半身痛,食前服;如遍身痛,只用酒煎,神效。
火龙膏 治风寒暑湿,毒袭经络,筋挛骨痛;或肢节烦痛,湿痰流注作痛,不能行步。鹤膝风、骨节风疼痛,其效犹速。
生姜半斤取汁,牛皮胶二两,入锅内化开,入乳香、没药末各五钱,麝香一钱,调匀待温,摊贴患处。
湿痰流注奇方(赵若予)
木瓜(一个) 当归(五钱) 甘草(三钱)
细酒一斤同煎减半,再加研细乳香、没药各一钱,露一宿,空心热服。未溃自消,已溃自敛。
湿痰内消方
宣木瓜(五钱) 紫花地丁(一两五钱)
腊酒二斤煎好露一宿,看证上下,分食前后服。
内消湿痰流注神方
吉祥草根洗净,捣汁半酒杯,和酒冲服,取汗即消。且不生疮毒。
锦囊秘授神效观音救苦丹(冯鲁瞻)
神治一切风寒湿气,流注作痛,手足蜷挛,小儿偏搐,口眼 斜,妇人心腹痞块攻疼,不问年深月久。将药置患处,以灯火点着,候至火灭,连灰罨于肉上,立见痊愈。重者用药米粒大,轻者用药粞粒大,只须一壮,不必复灸。若患处阔大,连排数壮,一齐灸之,且灸时不甚热痛,灸后并不溃脓,一茶之顷,痼疾如失,屡试屡验,真神方也。固思济之一方,不若利之天下;惠之一时,不若泽之后世,特附于锦囊之中,以广厥传。愿后贤以为半积半养之珍,幸勿专为嗜利之具。
麝香(一钱) 朱砂(二钱) 硫黄(三钱)
各研细末,先将硫黄化开,次入朱麝同化,倾入瓷器内候干再研末,隔火化开,候切作如粞米大,贮瓷瓶内,慎勿出气,珍藏听用。
一切肿块湿痰流注。
鲜山药 天麻(各五钱)
酒水各一盅煎服,三剂全消。
敷痰。(贾颂周)大蒜头十数枚,去皮入皂矾三钱,捣烂听用。用香一炷点起,将药敷患上,以一炷香尽为度。如是痰即现青红色,如只红色,则非痰也。如其是痰,隔日敷之,三次自消。
又方
天南星 大黄 白芨(各等分)
研细,姜汁和醋调敷。
又方
白萝卜叶 扁柏叶(向北者) 干面(各等分)
研细。醋调敷,日易一次,自消。
敷湿痰肿痛,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五倍子(瓦焙黄色) 生半夏 生南星(各等分)
共研细,同滴醋熬数沸,加葱姜汁调敷痛处留头。如药干用醋不时润之,至重毒证,不过三四次即消。
敷痰法 生山药一段,洋糖、飞面共捣烂涂敷自消。
摩腰紫金丹(活人录) 风寒湿三气而兼痰饮,留滞于经络血脉中,闭塞不通而痛,并治腰痛。
附子尖 乌头尖 天南星(各二钱五分) 雄黄 樟脑 丁香(各一钱五分) 吴茱萸 肉桂 朱砂 干姜(各一钱) 麝香(二分)
蜜熬葱汁和丸如鸡头子大。每丸以姜汁化开,敷涂患处上,贴万灵膏或蠲痛膏。
蠲痛五汁膏 寒湿气袭于经络血脉之中为痛,痛于两臂两股腰背环跳之间。
凤仙梗(捣汁) 老姜汁 蒜汁 韭汁(各等分)
熬至滴水成珠,用萆麻子油同黄蜡收起,每以此膏烘热粘贴,追出湿气水液自愈。
消痰方 芫花研末一钱,枣肉捣匀为丸。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白汤送下,即便出秽痰,其肿立消。但此法宜施于壮实初起之人,须忌甘草。
又方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一钱) 川贝母(去心研,二钱) 连翘(八钱) 万年青(三片)
煎服自消。
雷火针 风寒湿气痰滞于经络血脉之中,闭塞不通而痛。
蕲艾(一两) 朱砂(二钱) 穿山甲(土炙) 桃皮 草乌 川乌 乳香 雄黄 没药 硫黄(各一钱) 麝香(五分)
共为细末。以蕲艾铺粗纸上,入药末三钱卷成筒,如爆竹式,择吉日将药筒入瓶内,以箬叶油纸封口,埋屋下地中四十九日取出任用。此针能针百病,可于患处用青布或红布折二十四层,将针灯上点着吹息,隔布针之。患内暖极即止,不过三次即愈。
治因风郁痰生于颈项,皮肤肿硬白色,不甚疼痛。(《说约》)天南星、半夏研末,姜汁调敷。或南星、半夏末、姜汁和饼,隔蒜灸更妙。
消痰神方 新鲜针线包(即芦州上芦柴上缠绕之物,形如鸟首,绿色,内有白浆。秋深冬月白浆枯干裂开,便如毛絮者是也。)不拘多少,捣烂敷上自消。
痰注臂痛汤(仁斋)
天仙藤 白术 羌活 白芷(各三钱) 姜黄(六钱) 制半夏
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服。
湿痰肿痛经年不能行者。(单方)
水红花 花椒 萝卜英 甘草 槐花 金银花 苍术 白凤仙花 水龙骨(各等分) 草煎熏患处,水稍温即洗之。
神仙外应膏(《秘方》) 川乌一斤为末,用陈醋入砂锅内,慢火熬如酱色敷患处。如病一年,敷后一日发痒;二年,二日发痒。痒时令人将手拍痒处,拍至不痒为度。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然后敷药,不可见风。
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皮色不变,久而不治,则发热作脓。知觉早者于未破时急服此方十余剂,即能内消,最称灵验。
橘红 防风 秦艽 木通(各一钱) 真胆星(二钱) 川贝母 僵蚕(炒) 桃仁(炒) 五倍子 金银花(各三钱) 防己(八分) 白甘遂(刮去皮,末,七分) 皂角子(鲜者敲碎,九个) 肥皂子(鲜者敲碎,十个) 土茯苓(磁锋刮皮打碎,四两)
虚弱人加石斛、薏仁各一钱,痰在头顶胸者加夏枯草一钱,痰在背脊者加羌活五分,痰在胁肋者加柴胡五分,痰在肚腹者加赤芍、泽泻各一钱,痰在臂者加独活五分,痰在腿脚者加木瓜一钱,牛膝一钱五分。
上用河水九碗,砂锅内煎三碗,每日早中晚各热服一碗。如痰在心之上者,食后服;痰在心之下者,食前服;如虚弱人分二剂,极虚者分三剂,小儿分四剂。忌食盐、酱、茶、醋、猪肉、鲜鱼、鸡、鸭、鹅一切发物,煎炒姜椒,烟酒生冷。但药内有甘遂与甘草相反,恐别样丸散内有甘草者,切不可服。已破头者止服四五剂,使气血调和,不至又流他处,随服十全大补汤加川贝母二钱五分,石斛二钱,滴乳香去油四分,须服数十剂方能痊愈。若系多火之人,十全大补汤内减去肉桂。(《愿体集》)
治流注。(抄本)
石膏(一两) 官硼(三钱)
飞面作十丸,将丸穿一孔,贯以铁线,炭火 红,取酒一碗投入,令又烧红,入酒内,以丸尽为度。待酒热即服,一日二服,自消。
又方
金银花 红花(各三钱) 地榆 苦参(各二两)
酒水各半煎服。近者三剂,远者七剂即消。
神验方(周鹤仙) 用姜黄母子,(是大姜黄身上小钉子是也。)研末。将小红枣去核,药末入内填平,用丝棉扎紧,塞入鼻孔内,随量饮醉,盖暖出汗。已溃者自然痊愈,未溃者内消神效之极。
鼻孔照男左女右塞之。药不可经妇人手。
又方
野花椒 山茱萸(各半斤)
用酒浸煮三炷香冷定,将酒尽量饮醉,发汗一身,其毒自散,神效。
又方 金银花带叶和酒糟研烂,用净瓦罐盛药,火中煨热,敷患处立愈。
湿痰初起一剂消。(蕴公和尚。)
归尾 大贝母 黄芩 川牛膝 木瓜 白茯苓 槟榔 陈皮(各一钱) 牡蛎 金银花 土木鳖 白僵蚕(各一钱五分) 熟大黄(三钱,一方去大黄,用扬州产红芽大戟加五分,加至一钱八分止,取效更速。)
用无灰酒一斤煎一半,空心热服取汗,行二三次,渣用酒半斤煎四两,再服。
立消浑身上下湿痰,并消一切无名肿毒。
穿山甲(大片者土炒,七钱) 闹羊花(一两) 猪牙皂(炒,一钱) 羌活(四钱)
共研细末。每服一分八厘,加洋糖三钱,热酒调下。
消痰神方(杨惊愚)无论流痰腋痰腋核。如已经贴有膏药敷药,内脓已成者,务将膏药揭去,敷药洗净,然后服药一服,十消五六。至重者不过三服。
穿山甲(炒) 生大黄 生明矾(各四两) 杏仁(去皮,二两)
上四味俱用碾槽研极细末,切不可磨,若磨则不效。每服三钱,痰在上部食后服,痰在下部食前服,俱用木瓜酒调下。孕妇忌服。
流痰。
紫花地丁(一两五钱) 宣木瓜(五钱)
蜡酒二斤煎一斤,露一宿。痰在上身食后热服,痰在下体食前服之。每日一剂,三日后自消。修服时忌经妇人手。
敷流痰。(王西圃。)
生大黄 天南星 白芨(各等分)
共研细末,生姜汁、江醋调敷。
敷流痰。(张渔山。)
白萝卜叶(捣) 朝北扁柏叶(捣) 飞面和杵敷上,一日一换,即消。敷上宜盖暖出汗。
敷痰。(徐声士。)
土子(漆匠熬桐油的) 生半夏 川乌 生南星 草乌(各等分)
研细末,桐油调敷。
敷痰。
锻石 当归尾 皮硝 穿山甲 川乌 薄荷叶 草乌(各五钱) 生大黄(一两)
研细末。盐卤打糊调敷。
湿痰流注。
葱汁(一饭碗) 凤仙花(一棵捣汁,如无鲜者即用干者一棵研末)
先将二汁熬稠,入广胶二钱熔化,再加人中白细末二钱,和匀摊膏贴。
又方
蒜瓣(三十瓣) 皂矾(三钱)
共捣烂,敷一炷线香时即洗去;次日再敷。起泡无妨。
又方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雄黄(各三钱) 麝香(三分) 大蜈蚣(一条)
研细末。用黄蜡三钱熔化为丸。每服三钱,陈酒送下。随量饮醉出汗自消。
湿热流注。(杜秘)
连翘心(八钱)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广木香(各五钱)
引加万年青叶七片,开口花椒四十九粒,水煎服,后饮木瓜酒。体壮人加黑白丑一钱。
消痰。(吴天序。)
甘草(三钱) 金银花 羌活 天花粉(各一两) 蒲公英 紫花地丁(各二两)
白水煎,加无灰酒尽量服,出汗如糊,一剂即消。
消痰。(胡学海。)
猪牙皂(一钱五分) 蜈蚣(三条) 全蝎(五个) 乳香(去油) 川贝母 穿山甲 明雄 没药(去油,各三钱) 麝香(五分)
共研细。黄腊熔化为丸。每服三钱,木瓜酒下。
消三十六种痰块仙方(刘介华。)
九头狮子草 川贝母(甜味者佳,各一斤)
共磨细末,无灰酒为丸。大人每服三钱,小儿减半,木瓜酒送下,或开水亦可,不过三服必消。孕妇忌服。
消痰神方
黑枣(八两,去皮核) 老鼠花(买三文钱,研细)
同枣肉为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白汤嚼下。如是痰,服后必腹痛,吐的也是痰,屙的也是痰。候行过数次,用温粥一盏吃之即止,其痰即消;如未消尽,明日再服,消尽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