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疡医大全 卷一/《内经》纂要

五脏别论篇

书名:《疡医大全》  作者:顾世澄

《五脏别论篇》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虽名为腑,不正与神脏为表里。胆与肝合,而不同六腑之传泻。胞虽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形容之出谓化极而生。然出纳之用,有殊于六腑,藏而不泻,其脏为奇,有恒不变,名曰奇恒之腑也。)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能久藏。(魄门者,即肛门也。以肺主魄,通于大肠,故名之。)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以其不藏精气,而受水谷故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以未下也。)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水谷下也。)故曰实而不能满,满而不实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脉之动静,故云脉口。)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有四海,水谷之海则其一也。受水谷,营养四旁,故以其当运化之源者,所以为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气口之所候,脉动者是手太阴脉气所行,故言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此明气口之脉,独为五脏主。气口者,右手之寸口脉,即手太阴经肺经太渊穴也。《灵枢》名曰脉口,皆以脉气必会于此也。名之曰寸口,以此部即太渊穴,去鱼际仅一寸也。其左手寸部,则《内经》诸篇皆谓之人迎耳。脉之动静,气之盛衰,人之生死,虽见气口,而实本之于脾胃也。胃者,足阳明也;脾者,足太阴也。足阳明为六腑之先,足太阴为五脏之本,胃主纳受,凡水谷以是为市,为六腑之大源。五味入口,藏于胃而得脾以为之运化,致五脏之气无不籍之以资养。则是脾者,足太阴也。肺者,手太阴也。其气本相为流通。谷入于胃,气传于肺,而肺气行于气口,故云变见于气口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致于手太阴也,盖言胃而脾可知矣。五味入口,入于腑,五气入鼻,入于五脏,五脏惟心肺居于膈上受此五气,故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矣,然则脾有病者,安能辨其五味哉。)

 

上一篇:五脏生成篇

下一篇:移精变气论篇

《疡医大全》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