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幼科折衷 下卷

汗症

书名:《幼科折衷》  作者:秦景明

【总括】小儿自汗症多端,切莫将为一例看,要识阴阳虚实候,勤勤调理自平安。

【脉法】脉大而虚浮而濡者,在尺为自汗,在寸为盗汗。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为亡阳之症,不治。

《内经》曰∶心之液为汗。《原病式》曰∶心热则汗出。东垣云∶西南坤土也,在人为脾胃。夫人之汗,犹天地之雨,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按《内经》独主于心,而东垣又指脾胃而言,何也?盖心为君火主热,脾胃属土主湿,湿热相搏为汗明矣,亦如地之湿气为云雾,而上升于天,若不下降则不成霖雨也。夫五脏皆令人出汗,独心与脾胃主其湿热,此乃总司耳。故《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若自汗与盗汗者,病虽似而实不同也,细详于后。

(凡汗出发润,一不治也;汗出如油,二不治也;汗凝如珠,三不治也。通身出汗谓之热越,热气越于四体也。睡熟汗出,醒而收者为盗汗。丹溪云∶自汗属气虚,人参黄 ,少佐以桂枝汤,虚甚附子汤亦可。盗汗属血虚,当归六黄汤神效。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然作汗,凉膈散主之。)

小儿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黏人手,速救胃气,服全蝎观音散。

脾虚泻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时,遇泻则无,泻过则有,此候大虚,急当以参苓白术散服之。

肺虚自汗,右脸色多 白,肺脉按之无力,久因咳嗽连声不已,乃肺经虚气上壅致令汗出,宜补肺散为治,及以藿香饮调脾,此又益母救子之义也。

慢惊自汗,遍体俱有,其冷如冰,此症已危,详慢惊论内。

有实症自汗,外因感受风邪发热,无问昏醒,浸浸自汗出,当用百解散,或间投五苓散。

有小儿无疾,睡中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症盗汗,脾冷所致,用三棱散。

有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而额上 然,此为惊汗,宜抱龙丸及茯神汤加麻黄根服。

有睡中汗自出者,曰盗汗,此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脊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 煎服。

【附方】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凉膈散 桔梗 薄荷 甘草 栀子 连翘 大黄 芒硝

全蝎观音散 莲肉 人参 扁豆 天麻 防风 全蝎 羌活 白芷 木香 黄 茯苓 神曲 甘草

参苓白术散 见霍乱症内。

补肺散 阿胶 茯苓 铃 糯米 杏仁 甘草

藿香饮 人参 半夏 赤茯 甘草 苍术 陈皮 藿香 浓朴

百解散 见热症内(一方加升麻)

五苓散 见惊风症内。

三棱散 见诸吐症内。

抱龙丸 见惊风症内。

茯神汤 茯神 人参 当归 甘草

 

上一篇:肿胀

下一篇:疝症

《幼科折衷》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