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幼科切要 幼科预宜修制应用诸方

幼科预宜修制应用诸方

书名:《幼科切要》  作者:王锡鑫

消风丸 凡疏通腠理,清解表邪,启发皮毛,流利经络,病之初起用之。

苏荷 羌活 独活 防风 天麻 荆芥 川芎 南星 细辛(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一钱一颗,每服一丸,薄荷汤化开服,热重竹叶汤化服,水叠成丸尤良。

金粟丹 凡开关通窍,下气利痰,醒昏定痉,一切危急者用之。

九制胆南星(二两) 天麻(一两) 白附(一两) 全蝎(一两,去头足,酒炙晒干) 乳香(一两) 赭石(一两,火 、醋淬七次) 僵虫(一两) 赤金箔(五十张) 麝香(二分) 桃花片(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姜汤化开服之。此方比抱龙、金液、保命、至宝、定命等方功强十倍。惟有虚寒之痰,无根之气,绝脱之症,切不可用。

沆瀣丹 治小儿一切胎热胎黄、面赤目闭、鹅口疮、重舌、喉闭、乳蛾、浑身壮热、小便赤、大便闭结、麻疹、 瘰、游风、癣疥、流丹、瘾疹、痰食、风热、 腮、面肿、十种火丹、诸般风搐、及大人头面三焦风热等症。

川芎(酒炒) 黄柏(酒炒) 黄芩(酒炒) 大黄(酒炒,各九钱) 牵牛 苏荷 滑石 连翘 槟榔荆芥 赤芍 枳壳(各六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小,儿服一二丸,茶汤送下,乳母忌腻煎炒热物,大人一切风热,可服三五十丸,惟有虚寒面赤唇白水泻,阴症畏寒,喜热物者,切勿服此。

三仙丹 治小儿纵口,食物过多,有形之物,填塞肠胃;不能转运传达,脾气抑郁,所以发热不退,眼闭难开,人事昏沉,四肢瘫软,俨若虚极之象。古人谓大实如羸状,即此是也。昧者以为虚证而峻补之,或疑为惊风而镇坠之,百无一救。速以此丸同沆瀣丹同服,待其下后人事即清。余救治既多,剖心以苦,如痢疾误用涩药,闭其湿热,比食物有形之塞,始有甚焉。速宜下之,不下必死。

五灵脂(二两) 广木香(五钱) 巴豆仁(四十粒) 将嫩皮纸包巴豆仁,水湿入慢火中煨熟,取另以绵纸包之,缓缓捶之去油,其纸湿,另换,以成白霜为度。一法∶研细,置新瓦晒之,换瓦三次,其油亦净。将前药同研细末,醋面糊丸,如绿豆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九丸。量小儿加减,合沆瀣丹一二丸同研,茶清调下,待其下后病愈,此起死回生之药,勿以常方视之。无积气虚者,切勿服之。

泻青丸 凡退热平肝,清表里,定痉搐,解烦躁热,表里两急者用。方见惊风门。

理中丸 凡脾虚中寒,面青腹痛,寒呕寒泻,四肢厥冷,一切里寒者用。方见伤暑门,加增分两,炒研炼蜜为丸。

逐寒荡惊汤 凡小儿慢惊,腹痛,厥冷呕吐,一切里寒,皆可用。惟火证唇红舌燥,喜饮冷水者,切勿服此。方见惊风门。

寸金丹 治小儿食滞感冒,无不应验,价廉而功大也。方见伤食门。外用钩藤一两,苏荷一两,煎浓去渣,作酒水丸,重五分,姜汤下。

神应丸 治小儿脾虚呕泻等症。

藿香 砂仁(炒) 茯苓 赤苓 炙草 粉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老米糊为丸。

和中丸 治小儿脾虚,吐泻伤食,腹痛痰嗽等症。

焦术(二两) 扁豆(炒) 茯苓 砂仁 半夏(各一两) 枳壳 神曲 麦芽(炒) 香附 条参 广皮虫谷(各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

以上十方,皆立预为修制,以便备用。

 

上一篇:脾虚门

下一篇:头部门

《幼科切要》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