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吴鞠通医案 卷四

书名:《吴鞠通医案》  作者:吴鞠通

昆氏 二十六岁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既以误汗伤表,又以误下伤里,渴思凉饮,面赤舌绛,得饮反停,胁胀胸痛,皆不知病因而妄治之累瘁也。议木防己汤,两开表里之痹。

桂枝(六钱) 防己(四钱) 生石膏(一两) 炙甘草(三钱) 杏仁(四钱) 苍术(五钱)生香附(三钱)

四次服。

十二日 胁胀止而胸痛未愈,于前方加薤白广皮,以通补胸上之清阳。

薤白(三钱) 广皮(三钱)

十四日 痹症愈后,胃不和,土恶湿也。

半夏(一两) 茯苓(五钱) 广皮(三钱) 秫米(二合) 生姜(三钱)

水五碗,煮两碗,渣再煮一碗,三次服。

十六日 痹后清阳不伸,右胁瘕痛。

半夏(六钱) 广皮(二钱) 青皮(钱半) 乌药(二钱) 薤白(三钱) 桂枝(二钱) 吴萸(一钱) 郁金(二钱)

煮两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吴 十一岁 行痹。

防己(二钱) 桂枝(三钱) 炙甘草(一钱) 杏泥(三钱) 茯苓皮(二钱) 生石膏(五钱)片姜黄(钱半) 海桐皮(钱半) 牛膝(钱半) 生苡仁(三钱)

张 二十五岁 十一月十五日 风湿。

羌活(三钱) 桂枝(二钱) 杏仁(三钱) 炙甘草(一钱) 苦桔梗(三钱) 生姜(三片)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苏叶(三钱)

十六日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汗之不解,用麻黄加术法。

麻黄(去节) 杏仁(五钱) 苍术(五钱) 桂枝(三钱) 羌活(钱半) 炙甘草(三钱) 生姜(三片)

又 于前方内加∶

熟附子(三钱)

半帖而愈。

胡 十八岁 四月十九日 跗肿,右脉洪数,痰多咳嗽,口渴,茎中痛,与凉利小便法。

生石膏(八钱) 甘草梢(钱半) 半夏(三钱) 滑石(六钱) 生仁(五钱) 云苓皮(五钱)海金沙(五钱)

四帖。

五月初六日 脉之洪数者减,去石膏二钱,加∶

广皮(三钱) 杏仁(三钱)

十一日 湿热伤气,气伤则小便短,汗多必渴,湿聚则跗踵。与猪苓汤去阿胶,加银花以化湿热,湿热化则诸证皆愈。

猪苓(四钱) 云苓皮(五钱) 银花(三钱) 泽泻(三钱) 滑石(六钱)

二十日 湿热不攘,下注腿肿,小便不利,茎中痛。

萆 (五钱) 猪苓(三钱) 甘草梢(钱半) 云苓皮(五钱) 泽泻(三钱) 飞滑石(六钱)苡仁(三钱) 木通(二钱) 晚蚕砂(三钱)

服至小便畅为度。

二十四日 脉洪数,小便反黄,加黄柏、滑石,茎痛止,去甘草。

七月初四日 小便已长,肿未全消,脉弦滑,咳嗽多痰。

半夏(六钱) 生苡仁(五钱) 广皮(四钱) 云苓皮(五钱) 猪苓(三钱) 萆 (五钱)泽泻(三钱)

张 二十岁 七月十九日 身热头痛,腰痛,肢痛,无汗,六脉弦细,两目不明,食少,寒湿痹也。

熟附子(三钱) 川乌头(二钱) 羌活(二钱) 桂枝(五钱) 泽泻(三钱) 苡仁(五钱)广皮(三钱) 防己(三钱) 云苓皮(五钱) 杏仁(五钱)

二帖。

五月初三日 服前方二帖,头痛止。旋即误服他人补阴之品,便溏腹胀。今日复诊,因头痛愈,用原方去羌活,治药逆,加∶

浓朴(三钱)

已服三帖。

初八日 痹症已愈,颇能健步,便溏泄泻皆止,目已复明,胃口较前加餐。因服一帖,脉稍数,寒湿有化热之象,当与平药,逐其化热之余邪而已。

云苓皮(五钱) 防己(二钱) 滑石(六钱) 桑枝(五钱) 泽泻(三钱) 晚蚕砂(三钱)苡仁(五钱) 杏仁(二钱)

六月十八日 又感受暑湿,泄泻,脉弦,腹胀,与五苓法。

桂枝(五钱) 泽泻(三钱) 云苓皮(五钱) 苍术(三钱炒) 大腹皮(三钱) 广木香(二钱) 猪苓(四钱) 广皮(三钱) 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

赵氏 四十七岁 六月二十日 太阳寒痹,脉弦,背心板着而痛。

桂枝(五钱) 云苓皮(五钱) 防己(三钱) 川椒炭(三钱) 川乌头(三钱) 白通草(一钱) 生苡仁(五钱)

二十五日 服前药已效,而背痛难除,加∶

附子(二钱)

七月初二日 脉已回阳,痛未止,每日服半帖,六日三帖。加∶

木通(三钱) 晚蚕砂(四钱)

初九日 脉仍小,阳未回,背仍痛,再服三帖,分六帖。

赵 三十六岁 五月初六日 痹症夹伏湿胀痛,且有肥气,湿已化热,故六脉洪滑,本寒标热,先治其标,本当缓治。

生石膏(四两) 防己(四钱) 半夏(五钱) 杏仁(六钱) 桂枝(六钱) 川朴(五钱) 广皮(四钱)

初十日 尺脉洪数更甚,加∶

黄柏(三钱) 木通(三钱) 云苓皮(六钱)

十二日 尺脉仍洪,腹痛欲便,便后肛门热痛,原方再服二帖。

十六日 水停心下,漉漉有声,暂与逐水,无暇治痹。

广皮(五钱) 半夏(六钱) 枳实(六钱) 生姜(五钱)

甘澜水八茶杯,煮成三水杯,三次服。

十九日 水响退,腹胀甚,仍服前方去黄柏,加大腹皮。

二十三日 痹少减,胃不开,其人本有肥气,肥气成于肝郁,暂与两和肝胃。

半夏(六钱) 降香末(三钱) 广皮(三钱) 益智仁(二钱) 青皮(二钱) 川朴(三钱)香附(三钱) 云苓块(五钱)

六月初三日 右脉大而数,加黄芩二钱,去川朴。

初五日 诸症向安,脉亦调适,胃口亦开,以调理脾胃立法。

云苓块(五钱) 白蔻仁(钱半) 苡仁(五钱) 黄芩炭(二钱) 广皮(二钱) 半夏(五钱)

二十日 误服西瓜寒冷,未有不发停饮者。

公丁香(八分) 半夏(五钱) 益智仁(钱半) 干姜(三钱) 白蔻仁(一钱) 广皮(三钱)云苓(五钱) 小枳实(三钱)

钱 三十四岁 五月二十九日 寒痹,脉弦短涩而紧,由腿上连少腹,痛不可忍,甚至欲厥,兼有痰饮胃痛。

桂枝(六钱) 广皮(三钱) 防己(四钱) 川乌头(三钱) 川椒炭(三钱) 小茴香(三钱,炒) 云苓皮(五钱) 片姜黄(三钱) 生苡仁(五钱) 海桐皮(三钱)

六月初一日 左脉稍长,仍然紧甚,再服二帖。

丸方 寒湿为病。

萆 (四两) 小茴香(四两,炒) 川椒炭(三两) 苡仁(八两) 苍术(六两,炒) 云苓皮(八两) 川楝子(三两) 熟附子(二两) 木通(四两)

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钱,姜汤下。

杨氏 二十六岁 乙酉正月初七日 前曾崩带 后得痿痹,病者自疑虚损。询病情寒时轻热时重,正所谓经热则痹,络热则痰者也。再行经有紫有黑,经来时不惟腰腿大痛,少腹亦痛,经亦不调,或多或寡,日数亦然。此不但湿热,且有瘀血。治湿热用汤药,治瘀血用丸药,(左脉浮取弦,沉取宽泛。右脉浮取弦,沉取洪。)汤药用诸痹汤取太阴法,丸药用化 回生丹。

生石膏(二两) 桂枝(四钱) 通草(一钱) 杏泥(五钱) 云苓皮(五钱) 片姜黄(三钱)防己(四钱) 晚蚕砂(三钱) 海桐皮(三钱) 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

岳 四十六岁 暑湿痹症,误以熟地等柔药滑脾,致令泄泻,卧床不起,两足蜷曲不伸,饮食少进,兼之疝痛。先以五苓散,加川椒、广皮、木香止其泄;继以半夏、广皮、良姜、益智、白蔻开其胃;复以丁香、川椒、吴萸、云苓、苡仁、姜黄平其疝;又以防己、杏仁、桂枝、乌头、苓皮、川椒等伸其痹末。惟引痛风在筋也,重用地龙、桂枝,引痛亦止,后补脾胃而愈。

王 四十六岁 寒湿为痹,背痛不能转侧,昼夜不寐,二十余日。两腿拘挛,手不能握,口眼歪斜,烦躁不宁,畏风自汗,脉弦,舌苔白滑,面色昏暗且黄,睛黄,大便闭。先以桂枝、杏仁、苡仁、羌活、广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令得寐;继以前方去川椒、羌活,加白通草、蚕砂、萆 ,得大便。一连七八日均如黑蛋子,服至二十余剂,身半以上稍轻,背足痛甚,于前方去半夏,加附子、片姜黄、地龙、海桐皮。又服十数帖,痛渐止;又去附子、地龙,又服十数帖,足渐伸。后用二妙丸,加云苓、苡仁、萆 、白术等药收功。

何 二十六岁 手足拘挛,误服桂、附、人参、熟地等补阳,以致面赤,脉洪数,小便闭,身重不能转侧,手不能上至鬓,足蜷曲,丝毫不能移动。细询病情,因大饮酒食肉而然。所谓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者也。与极苦通小肠,淡渗利膀胱法。

龙胆草(四钱) 芦荟(三钱) 胡黄连(三钱) 生石膏(八两) 地龙(三钱) 白通草(二钱)茯苓皮(六钱) 飞滑石(一两) 穿山甲(三钱) 桑枝(五钱) 杏仁(三钱) 晚蚕砂(四钱)防己(五钱)

前方服至七日后,小便红黑而浊,臭不可当。半月后手渐动、足渐伸,一月后下床扶桌椅能行,四十日后走至檐前,不能下阶,又半月始下阶,三月后能行四十里。后因痰饮,用理脾收功。此症始于三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停药。

周 四十二岁 两腿紫绛而肿,上起细疮如痱,已三年矣。两腿足酸痛不能立,六脉弦细而紧,窦氏《扁鹊新书》,谓之苏木腿,盖寒湿着痹也。

附子(八钱) 乌头(六钱) 苡仁(一两) 桂枝(一两) 云苓皮(一两)

煮四杯,分四次服,服三十余帖则始策杖能行,后去乌附,用通经活络渗湿而愈。

成 五十四岁 腰间酸软,两腿无力,不能跪拜,间有腰痛,六脉洪大而滑。前医无非补阴,故日重一日。此湿热痿也,与诸痿独取阳明法。

生石膏(四钱) 海桐皮(二钱) 晚蚕砂(三钱) 白通草(二钱) 生苡仁(八钱) 云苓皮(五钱) 防己(四钱) 杏仁(四钱) 桑枝(五钱) 萆 (五钱) 飞滑石(一两)

前后共服九十余帖。病重时自加石膏一倍,后用二妙丸收功。

赵 四十五岁 乙酉正月十五日 肝郁挟痰饮,肾水上凌心,心悸短气,腹胀胸痹,六脉反沉洪,水极而似火也,与蠲痰饮伐邪,兼降肝逆法。

姜夏(八钱) 降香末(三钱) 小枳实(五钱) 桂枝(五钱) 茯苓块(一两) 苏子霜(三钱) 广皮(四钱) 川椒炭(三钱) 生姜汁(每杯三匙) 旋复花(三钱)

甘澜水煮四杯,分早中晚夜四次服,戒生冷猪肉咸菜。

四帖。

二十日 痰饮夹痹,肾水上凌,心惊悸短气,腰脊痹痛,皆太阳所过之地,小便短而腹胀,肚脐突出,是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无不痹者。且开太阳之痹,脉洪大,与大青龙合木防己汤法。

桂枝(五钱) 半夏(五钱) 云苓皮(六钱) 生石膏(四两) 苡仁(五钱) 川朴(三钱)防己(四钱) 广皮(三钱) 枳实(五钱) 杏仁(四钱) 滑石(六钱) 白通草(钱半)

煮四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 于前方内加∶

晚蚕砂(三钱) 飞滑石(四钱)

二十三日 外而经络之痹,内而脏腑之痹,行痰开痹,俱不甚应,现下脉洪数,少腹胀,小便短浊而臭。先与开支河,使湿热有出路,再商后法。

川萆 (三钱) 飞滑石(钱半) 海金砂(五钱) 云苓皮(五钱) 猪苓(四钱) 小茴香(三钱) 白通草(钱半) 泽泻(三钱)

二帖。

二十五日 加去陈 法。

两头尖(三钱) 半夏(五钱)

二帖。

二十九日 痹症夹痰饮,六脉洪大,湿已化热,屡利小便不应,非重用石膏宣肺热不可。诸痹独取太阴也。

生石膏(四两) 云苓皮(五钱) 白通草(一钱) 杏仁(五钱) 桂枝(五钱) 滑石(二两)羌活(一钱) 黄柏(四钱) 防己(五钱) 苡仁(五钱) 晚蚕砂(三钱)

四帖。

二月初四日 痹症十年,误补三年,以致层层固结,开之非易,石膏用至二斤有余,脉象方小其半,现下少腹胀甚,而小便不畅,腰痛胸痛,邪无出路,必得小便畅行,方有转机。

老川朴(五钱) 木通(六钱) 防己(五钱) 杏仁(六钱) 枳实(五钱) 生石膏(四两)桂枝(六钱) 云苓皮(一两) 滑石(四钱) 小茴香(三钱)

以后脉大而小便不利,用此小便利,去滑石。

初五日 大用石膏,六脉已小,经谓脉小则病退。盖脉为病之帅,脉退不患病不退,经又谓

脉病患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现下病归下焦血分,其人本有肝郁,暂退下焦血分。

桂枝(六钱) 云苓皮(一两) 黄柏(三钱,炒) 防己(六钱) 木通(四钱) 广皮(三钱)全归(三钱) 小茴香(六钱) 小枳实(五钱) 海桐皮(三钱) 川椒炭(三钱)

初六日 脉复洪大,加∶

石膏(三两) 滑石(一两)

初七日 加∶

浓朴(三钱) 姜夏(五钱)

丸方∶痹症夹痰饮疝瘕,六脉洪大,用诸痹独取太阴法,脉洪大者小,《难经》所谓人病脉不病者生。但脉虽平而瘕胀痹痛未除,议以乌药散退瘕痹之所难退者,以久病在络故也。再以丸药缓通脉络法,脉若复大,仍服前方数帖,见小即止。

蜣螂虫(一两) 归须(四两) 两头尖(二两) 穿山甲(三两) 降香末(三钱) 小茴香(三两,炒) 海桐皮(三两) 乳香(一两) 片姜黄(三两) 麝香(三钱) 地龙(一两,去泥) 川楝子(三两,炒)

共细末,酒水各半为丸,每服二钱,日二三次,从此服蜣螂丸起两月而止。

三月二十四日 痹症夹痰饮,脉本洪数,前用辛凉脉减,兼用通络散、瘕丸散亦效,现在六脉中部仍洪,但不数耳。议暂用辛凉宣肺。

生石膏(四两) 小枳实(四钱) 桂枝(八钱) 杏仁(八钱) 防己(六钱) 广皮(二钱)云苓块(一两) 全归(三钱) 半夏(八钱) 飞滑石(二两) 海桐皮(三钱)

二十六日 诊右脉更大,小便反短,用苦辛淡法,于前方内加∶

炒黄柏(三钱)

四月十六日 痹痛夹痰饮。

生石膏(八钱) 苡仁(五钱) 防己(四钱) 云苓皮(五钱) 杏仁(五钱) 蚕砂(三钱)桂枝(五钱) 白通草(钱半) 半夏(五钱) 广皮(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内而胁痛,外而腰痹痛,是气血兼痹也。

桂枝尖(五钱) 归须(二钱) 白蔻仁(钱半) 杏仁(五钱) 云苓皮(三钱) 片姜黄(二钱)旋复花(三钱,包) 防己(三钱) 生苡仁(三钱) 小枳实(四钱) 半夏(四钱) 郁金(二钱)广皮(三钱)

二十五日 痰饮踞于中焦,痹痛结于太阳,气上冲胸,二便不利。

桂枝(八钱) 姜半夏(五钱) 通草(钱半) 云苓皮(二两二钱) 防己(六钱) 杏仁(八钱) 枳实(六钱) 广皮(三钱) 滑石(六钱)

煮四杯,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 大凡腹胀之疾,不责之太阴,即责之厥阴。此症自正月以来,开太阳之药,未有不泄太阴者,他症虽减其半,则尚未除。其故有三∶一者病起肝郁;二者肝主疏泄,误补致壅;三者自正月以来,以右脉洪大之故,痹症甚重。治在肺经,经有诸痹独取太阴之明训。兹右脉平而左脉大,不得着于前议,暂与泄厥阴之络,久病在络故也。

旋复花(五钱,包) 黄芩(三钱) 归须(三钱) 老川朴(五钱) 杉皮(三钱) 半夏(五钱)

小枳实(五钱) 晚蚕砂(三钱) 广皮(三钱) 郁金(三钱) 苏子霜(三钱) 降香末(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三日 左胁痛胀,卧不着席胸亦闷胀,气短,肝脉络胸之故。

新绛纱(三钱) 香附(四钱) 半夏(五钱) 旋复花(三钱,包) 归须(三钱) 小枳实(四钱)

苏子霜(三钱) 降香末(三钱) 郁金(三钱) 广皮(三钱) 川椒炭(四钱) 青皮(三钱)

煮三大杯,三次服。七帖。

六月初一日 痰饮肝郁,脉弦细,气上冲胸。

旋复花(四钱) 枳实(三钱) 公丁香(二钱) 苏子霜(三钱) 半夏(六钱) 片姜黄(三钱) 降香末(三钱) 郁金(三钱) 青皮(三钱) 广皮(五钱) 桂枝尖(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痰饮上泛,咳嗽稀痰,兼发痹症。

桂枝(六钱) 防己(六钱) 杏仁(五钱) 川乌头(三钱) 云苓皮(五钱) 枳实(四钱)广皮(五钱) 桂心(二钱) 苡仁(三钱) 白通草(二钱) 滑石(四钱) 炒黄柏(三钱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六日 小便不畅,下焦湿聚,于原方加滋肾丸法。

十一日 痹症未尽除,痰饮未全消,当盛暑流行之际,逐饮开痹,即所以防暑。

云苓块(六钱) 小枳实(二钱) 半夏(六钱) 防己(三钱) 生苡仁(六钱) 杏仁(三钱)广皮(二钱) 桂枝(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三日 暑泄,腹胀,舌黄,其人本有痰饮痹症,议五苓加减。

桂枝(三钱) 猪苓(四钱) 泽泻(四钱) 云苓皮(五钱) 滑石(六钱) 川朴(三钱) 杉皮(三钱) 木香(钱半) 半夏(三钱) 藿梗(三钱) 白蔻仁(三钱) 川椒炭(二钱) 真山连(一钱)

十五日 脉缓,服前方。

十六日 脉缓甚,服前方。

二十一日 久病在络,其本病统俟丸药立方,但逐痰饮,宣气化湿,捍时令之暑湿而已。

半夏(六钱) 云苓块(五钱) 生香附(三钱) 川朴(二钱) 广皮(三钱) 杉皮(三钱)大腹皮(三钱) 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六月二十六日 服化 回生丹起,每日一丸。

二十七日 脉浮,筋骨酸痛,气短,五心烦热,新感暑湿之气,加以辛凉,与三焦。

连翘(三钱) 苡仁(五钱) 银花(三钱) 白蔻仁(二钱) 藿香叶(三钱) 杏仁(三钱)广皮(三钱) 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七月初二日 背痛甚,先与通太阳之痹。

桂枝(六钱) 枳实(五钱,打) 防己(五钱) 云苓皮(八钱) 半夏(五钱) 杏仁(三钱)川椒炭(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亥初令完。

初九日 近日阴雨连绵,背痛腹胀不减,二便不爽,非嗳则哕,脉小于前,与宣痹开郁,兼去陈 。

桂枝(八钱) 茯苓(八钱,带皮) 白通草(钱半) 川朴(五钱) 公丁香(三钱) 防己(六钱) 杏仁(六钱) 晚蚕砂(三钱) 小茴香(三钱) 枳实(五钱) 白蔻仁(三钱)

煮四杯,四次服。

二十一日 寒湿发痹,脉缓甚,中有痰饮。

桂枝(六钱) 茯苓(六钱) 白通草(钱半) 防己(五钱) 苡仁(四钱) 薤白(三钱) 枳实(三钱) 杏仁(四钱) 熟附子(二钱) 川乌头(二钱) 广皮(五钱) 萆 (五钱) 片姜黄(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已服五帖。

二十八日 脉弦紧,痰饮痹症 瘕,因燥气而发,脏腑经络俱痹,故肢冷而畏寒也,峻与通阳。

桂枝(一两) 广皮(六钱) 归须(二钱) 防己(五钱) 小枳实(四钱) 杏仁(五钱) 半夏(三钱) 穿山甲(一钱) 泽泻(三钱) 公丁香(三钱) 川椒炭(五钱,炒) 片姜黄(三钱)

煮四杯,四次服。

自六月二十六日起,每日空心服化 回生丹一丸,七月二十九以后,每日服天台乌药散三分五分一钱二钱不等。至十月十二日,每两乌药散中,加巴霜一分,每晚服三分五分不等,间有服至一钱者,十一月初一日以后,每晚间服奇经丸。

十二月初十日 痹痛,饮咳,脉弦细。

桂枝(八钱) 苡仁(五钱) 滑石(四钱) 川乌头(三钱) 云苓皮(六钱) 枳实(三钱)川萆 (五钱) 杏仁(四钱) 防己(五钱) 川椒炭(三钱)

十二日 冲气上动畏寒,脉沉细,与桂枝加桂汤法,直伐冲气。

桂枝尖(一两二钱) 紫石英(六钱,研) 云苓块(三两) 桂心(八钱) 小茴香(五钱)

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三日 大寒节冲气未止,脉反弦紧。于原方内加∶

当归(五钱) 川芎(三钱)

服二帖,脉中阳气生动,冲气平,畏寒止,仍然早服化 回生丹一丸,晚服奇经丸三钱。

 

上一篇:寒湿

下一篇:风淫

《吴鞠通医案》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