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疬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问义详下文。
歧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饮食,其热也则消肌肉,使人佚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敛,故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以疏泄为性,善行而数变,有时风强而卫不能敛,腠理开则洒然寒,有时卫强而风不能泄,皮毛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饮食衰减,其热也则肌肉消烁,使人佚栗战摇而不能食,名曰寒热。此或为寒热之义也。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为寒中而泣出。
阳明行身之前,起于承泣,穴在目下。风气与阳明之经俱入,循脉而上至目内眦,阳明,胃脉,入胃者,入胃之经,非入胃府,故循脉上行。其人肥则腠理致密,风气不得外泄,郁其经腑之阳,为热中而目黄,木主五色,入土为黄。阳明戊土为风邪所闭,风木郁遏于湿土之中,肝窍于目,是以目黄。人瘦则皮毛疏豁,风气外泄,亡其经腑之阳,为寒中而泣出。肾主五液,入肝为泪,风木升泄,是以泣出。此或为热中,或为寒中之义也。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腧,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 (月真)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疬风,或名曰寒热。疬者,由营气热 ,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