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卷第八十·水肿门

膜外气

书名:《圣济总录》  作者:

论曰∶诸家方书论水病甚详,未尝有言膜外气者。唐天宝间有徒都子者,始着膜外气方

书,本末完具,自成一家,今并编之。然究其义,本于肺受寒邪,传之于肾,肾气虚弱,脾土又衰,不能制水,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气攻于腹膜之外,故谓之膜外气。其病令人虚胀,四肢肿满,按之没指是也。

徒都子论病本膜外气者,或谓之水病起于他疾,不可常定。或因患疟,或因积劳,或因肾脏中风,或因肺腑伤冷,或因膈上气,或因冲热远行,或因酒肉中所得,始于肺,终于肾,或因咳嗽,或多涕唾,或因蓄聚,冷气壅塞不散,遂使肺脏热气攻心,五脏冷气下化为水,流入膀胱,在大肠膜外,所以切脉不能知,针灸不能及。盖人肾为命本,不可虚也。本固即叶茂,本虚即易枯。况四时衰旺,皆乘肾脏之气,肾损即五脏皆衰,是致胃闭而脾不磨,气结而小便涩。

轻重之候,在大小便耳。若小便不通则气壅,攻击腹内,冲出膜外,化而为水,使人手足头面浮肿。若大小便微涩则微肿;极涩则极肿;大小便俱不通,三日即遍身洪肿;至重则阴亦肿。夫阴肿有二,有肿而小便自出者,有肿而小便出涩者,又有茎头连少腹脐皆肿者,此并为死候,宜速治之。若患此疾,肿亦不常定,或先手足面目浮肿,或先腰肋微肿,或先手足小肿。其候或消或甚,三五日稍愈,或三五日再发,亦以小便通涩为候,积渐变成洪肿。妇人得之,与此略同。凡患此疾,令人腹胀烦闷,胸间气急,此由肺胀甚即喘如牛吼,坐卧行立不得,或中夜后气攻胸心,重者一年二年方死,有一月两月死者。若将息失度,误食毒物,十日五日即甚也。愚医多以针灸出水为功,又以鲤鱼赤小豆为药,又令病患饮黄牛尿、服商陆根,反有所损,少有瘥者。大抵此病尤忌针灸,华佗云,患水病未遇良医,第一不得针灸,言气在膜外,已化为水,水出即引出腹中气,水尽则死。扁鹊云,水病在膜外,常针不可及,常药不可疗,憔神针良药可也。有此疾者,宜向阳行坐,遇阴雨则愈觉壅滞,房中常须存火,服药后夜卧觉胸间热甚,宜含红雪与好茶之类,慎勿饮酒及冷茶冷水。若渴,宜吃五灵汤方,录在卷后。尤忌盐、生冷醋滑。

治膜外气水病,不限年月深浅,洪肿大喘,须臾不可过,朝服暮瘥。防己汤方。

防己 大戟 木香 赤茯苓(去黑皮) 海蛤 犀角(屑) 胡椒 白术 葶苈 防风(去叉) 木通 桑根白皮 紫苏 陈橘皮(炙) 牵牛子 诃黎勒(去核) 郁李仁 白槟榔(各一

上二十味等分,唯大黄一味倍用,并须新药,锉了秤为二剂,以水三升宿浸,明日五更,用铛文火煎,减去一升,绞取饮可三盏。平旦空腹,且服一盏,如人行五里更服一盏,又如人行五里更服一盏,至第二第三服。如药冷,用重汤暖之,不可冷服。若久病腹中虚,服至第三盏,即微利三两行。若腹中实者,至日午即转泻,宜用盆盛验之,必有恶浊黄水,或青里恶物出三五升,并气化为之。泻若不甚困,慎勿止之,必自住。若觉力乏,即服浆水粥补之。后隔三五日,更服一剂,还根据此法服之。按徒都先生云,服第一剂则病减半,至第二剂则去根本,前后历试。绝重者,朝服一剂,而暮已瘥。根本深者,服药当日肿消能起。但觉小腹内有块结,则须后剂去之。其药滓慎勿抛弃,布囊盛,悬于风中。他日或觉微有发动,则更煎药滓,可更治两人。徒都先生云,人家有此药滓,悬于户上,一家终不患疫气。此饮不独治水气,凡是气病,皆治之。若患肺气,不限年月深浅,于此药二十味中,减去大黄及诃黎勒,加贝母、人参,以童子小便煎,每日空心服之,当去病根。有患肺气困重者,因逢患水气人服此药,偶得一盏服之,盒饭永瘥。有人一生患香港脚,时时冲心,服此饮亦除根本。

以此推之,但是气皆治,不独治水气而已。产妇有娠人服之亦无妨,小儿及老人随意如减,瘥后宜服顺气丸。

治水气。顺气丸方。

防己(一两半) 大黄(二两半) 犀角(炙,镑) 诃黎勒皮 牵牛子 赤茯苓(去黑皮) 葶苈(炒) 海蛤 芎 干地黄(焙) 木通(锉) 大戟 桑根白皮(锉) 陈橘皮(去白) 防风上一十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腹米饮下。觉壅不快,则加至十五丸;觉通,则减至三五丸;大小便不通,即加至三十丸。此药不独治水气,其功与前饮相类。若患水气人,服前饮后肿既消,便服此顺气丸,气顺血滑,体气轻健即止。患香港脚人,常合此药备急。服前饮瘥,百日内即宜服五灵汤。

治水气。五灵汤方

诃黎勒皮 木通(锉) 赤茯苓(去黑皮) 防己(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渴即饮之。觉热,即吃好茶。

治水气。牵牛五灵煮散方。

牵牛子(炒) 槟榔(锉) 木香 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上五味,捣罗为散,如茶法煎三两沸,渴即饮之。此药兼治一切肺气香港脚。每觉心胸烦闷时,服一盏即愈;奔豚气上筑心胸不可忍者,并三两盏立效。

治水气。紫苏煮散方。

紫苏叶 防风(去叉) 桑根白皮(切) 白术(锉碎等分)

上四味,捣罗为散,如茶法煎三两沸。觉热,即去白术,加甘草。功效如前方所说。又有蛇蛊,状与水病相似,四肢如故,小便不甚涩,但腹急肿而蛊胀不下食,凡医多误作水气治之,宜仔细详审,当服太上五蛊丸。

治百病及诸色蛊,常合随身备急。五蛊丸方。

雄黄(研) 椒目(炒) 巴豆(出油尽) 莽草 真珠末(研) 芫花(醋浸,炒焦)鬼臼矾石(烧令汁枯) 藜芦(去芦头) 獭肝(各一分) 蜈蚣(一寸)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斑蝥(去翅、足,炒十枚)

上一十三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瓷合密收。每食后服一丸,如未效,日增一丸,以利为度。当有虫出,形状不可具载。虫下后七日内,切宜将摄。凡服此药一剂,蛊不能侵,百病尽除。勿食五辛。又蛇毒甚者,合五蛊丸未及,且以大豆渍酒,绞汁服半升即瘥。

又酒服桔梗、犀角末方寸匕,日三服。中毒甚不能自服,干口开与之。药下心头当烦闷,须臾即稣。如此服七日后,宜食猪脾脏补养。今所录蛇蛊方,在卷末者,缘蛇蛊状似水病,恐人不辨,误作水病治之,且谓水药不验。杨馨所传地仙徒都先生神方一十五首,皆治恶病。

而膜外水气,方具于首,蛇蛊次之,余方世人无有传者。杨馨云,曾有亲识患水病,洪肿满在床,顷刻必死。旦服此药,至暮获安。不忍弃其滓,常以绢囊盛之。凡煎防己汤,须用旧铛于火中烧令通赤,揩磨取净,免有油腻。又于药名二十味中,各取一字,合成四句之歌,庶使年久不忘。胡牵犀苈海,汉茯戟通桑,青黄诃麝橘,白郁紫防榔。

治膜外水气,神效。牛李子丸方。

牛李子(微炒) 牵牛子(微炒) 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 青橘皮(去白,焙各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用十五枚) 葶苈(纸上炒少许)

上六味,捣罗为末,用水浸蒸饼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夜后煎橘皮汤下,以转下气为度。

治膜外水肿。泽漆丸方。

泽漆(微炒一两) 水银(炼) 葶苈(纸上炒) 大戟(微煨) 郁李仁(汤浸去皮,炒)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半) 甘遂 椒目(微炒各一两)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腹米饮下。未利,加至十五丸。

治膜外水气身肿。十水丸方。

本(去苗土) 泽漆(微炒) 大戟(微煨) 连翘 葶苈(纸上炒) 甘遂(微炒)芫花(醋浸,炒焦) 桑根白皮(炙,锉) 赤小豆(微炒各三分) 巴豆(去皮、心、膜,麸炒,出油尽一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不利加至十丸。

治膜外气。白牵牛散方。

白牵牛子(炒) 青橘皮(去白,焙,炒) 木通(锉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煎商陆汤调下,大便下黄水为度。忌盐一百日。

治膜外水气。甘遂饼方。

甘遂 大麦面(各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以水和作饼子,烧熟,热服之。如不利,以熟饮投之;如利,以冷水洗手面即止。

 

上一篇:水蛊

下一篇:香港脚统论

《圣济总录》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