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皇帝内经太素 卷第二十五伤寒

五脏痿

书名:《皇帝内经太素》  作者: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四《痿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第四。又自“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至“足痿不用”,见本书卷十第二《带脉篇》。

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痿者,屈弱也。以五脏热,遂使皮肤、脉、筋、肉、骨,缓痿屈弱不用,故名为痿。然五脏之热,使人有痿何如也。

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脂肉,肾主身之骨髓。

欲明五脏之痿,先言五脏所主也。膜者,人之皮下肉上膜,肉之筋也。

平按:《素问》、《甲乙》“脂肉”作“肌肉”。注“欲明”,袁刻作“欲知”。

故肺气热叶焦,则皮毛肤弱急薄著,则生痿辟。

肺热即令肺叶焦干,外令皮毛及肤弱急相著,生于手足痿辟不用也。

平按:《素问》“肺”下无“气”字。“肤”《素问》、《甲乙》作“虚”。《甲乙》“焦”下复有“焦”字;“著”下复有“著”字;“辟”作“”,下同。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而不任地。

心主血脉,心脏气热,令下血脉厥逆而上。下脉血气上行则下脉虚,故生脉痿,枢折脚胫缓不能履地。

平按:《素问》“”作“纵”。《甲乙》“挈”作“”;“”作“肿”。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膜干则急而挛,发为筋痿。

挛者,筋寒急。有热膜筋干为挛,如筋得火,卷缩为挛,伸为,故为筋痿也。

平按:《甲乙》“胆”下有“热”字。《素问》、《甲乙》“筋膜干”三字重;“急”上有“筋”字。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脾胃相依,故脾热则胃干燥,故肉不仁,发为肉痿也。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肾在腰中,所以肾①气热,腰脊不举,骨干,热煎髓减,故发为骨痿也。

①“肾”,萧本误作“腰”。今据仁和寺本改。

问曰:何以得之?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发则肺喝,喝则肺热叶焦,故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辟,此之谓也。

肺在五脏之上,是心之盖,主气,故为脏之长也。是以心有亡失,求之不得,即伤于肺,肺伤则出气有声,动肺叶焦,五脏因肺叶焦热,遂发为痿辟也。

平按:《甲乙》“失亡”作“亡失”。袁刻“亡”误作“已”。“喝”《素问》、《甲乙》作“鸣”。“故”下,《素问》有“曰”字。《甲乙》无“故五脏因肺热叶焦,此之谓也”十二字。又注“肺在”,袁刻误作“肺上”。

悲哀太甚,胞络绝,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脉痹,传为脉痿。

胞络者,心上胞络之脉。心悲哀太甚,则令心上胞络脉绝,手少阳气内动有伤,心下崩损,血循手少阳脉下,尿血,致令脉虚为脉痹,传为脉痿。

平按:《素问》、《甲乙》“胞络绝”三字重;“脉痹”均作“肌痹”。《素问》新校正云:“杨上善云:胞络者,心上胞络之脉。详经注中胞字俱当作包,全本胞作肌。”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者,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施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使内。

思想所爱之色,不知穷已,无涯之心,不遂所愿,淫外心深,入房太甚,遂令阴器施纵也。阴为诸筋之宗,故宗筋伤则为筋痿,妇人发为白淫。经曰者,已说之经,引之为证也。使内者,亦入房。

平按:《素问》、《甲乙》“施”作“弛”;“生于使内”作“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

渐,渍也。湿处停居相渍,致肌肉痹而不仁,遂使肉皆痿也,名曰肉痿也。

平按:《甲乙》“相湿”作“伤湿”。

有所远行劳倦,而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明气内代,则热合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者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生于大热也。

劳倦逢于大热,渴则阳明内代者,阳明主谷,其气热盛,复有外热来加,阳明之脉内即代绝,内外热盛,下合水肾,水不胜火,故骨枯髓竭。骨枯髓竭,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平按:《素问》、《甲乙》“内代”作“内伐”。《素问》“合于肾”作“舍于肾”。《甲乙》“髓虚”作“髓空”;“发为骨痿”作“热发为骨痿”。

问曰:何以别之?

五脏痿有外内,何候知其别异也。

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

白是肺色。毛,肺之所主也。

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

赤是心色。络脉,心之所主也。络脉胀见为嗌也。

平按:《甲乙》“赤”作“青”。

肝热者,色苍而爪枯;

苍,青也。青为肝色。爪,肝所主也。

脾热,色黄而肉濡动;

黄为脾色。肉,脾所主也。

平按:《素问》、《甲乙》“濡”作“蠕”。

肾热者,色黑而齿。

,当为槁,色黑齿枯槁也。黑为肾色。齿,肾所主也。故毛败、脉溢、爪枯、肉濡动、齿槁者,即知五脏热痿也。

平按:“”《素问》、《甲乙》作“槁”。

问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者,束骨肉而利机关。冲脉者,经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

阳明胃脉,胃主水谷,流出血气,以资五脏六腑,如海之资,故阳明称海。从于脏腑流出,行二十八脉,皆归冲脉,故称冲脉为经脉之海。是为冲脉,以阳明水谷之气,与带脉、督脉相会,润于宗筋,所以宗筋能管束肉骨而利机关。宗筋者,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筋,及足阳明筋,皆聚阴器,故曰宗筋,故阳明为长。若阳明水谷气虚者,则带脉不能控引于足,故足痿不用也。

平按:《素问》、《甲乙》“束骨肉”,无“肉”字;“经之海”作“经脉之海”,本书《带脉篇》同;“筋阴”作“宗筋阴阳”四字。“气街”《甲乙》作“气冲”。

黄帝曰:治之奈何?答曰:各补其荥而通其输,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则筋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日,则病已矣。黄帝曰:善。

五脏热痿,皆是阴虚,故补五脏阴经之荥。阴荥,水也。阴输是木,少阳也。故热痿通其输也。各以其时者,各以其时受病之日调之皆愈也。

平按:“输”《素问》、《甲乙》作“俞”;“筋脉”上无“则宗”二字;“受日”作“受月”,王冰注云:“时受月,谓受气时月,如肝王甲乙,心王丙丁之类,皆王气法。”不若此注之明显。

 

上一篇:五脏热病

下一篇:疟解

《皇帝内经太素》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