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古今医鉴 卷之十

消渴

书名:《古今医鉴》  作者:龚信

心脉多浮,肾脉多弱。经云∶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又云∶脉软散当消渴,气实血虚也。又云∶脉数大者生,沉小者死;实而坚大者生,细而浮短者死。

《内经》曰∶二阳结,为之消。又曰∶瘅成为消中。东垣曰∶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液,病消则目黄口干,乃津液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若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当以养血滋阴,生津降火,兰除陈气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其气剽悍,能助燥热也。歧伯曰∶实脉,病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当分三消而治之。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食肌虚,瘅成为消中是也,以调胃承气汤、二黄丸治之。下消者,烦渴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地黄丸治之。《总录》所谓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痈;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膨胀。皆不治之证也。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治之。上中既立,不复传下消矣,先哲用药,厥有旨哉?然脏腑有远近,亦宜斟酌,如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其制大其剂,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大急,速过病所,久而无中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故也。治斯疾者,宜加意焉。

张洁古曰∶上消者,肺也,多饮水少食,大小便如常,此心火刑于肺金,而渴生焉。法当降火清金,宜白虎汤加减治之。

软石膏(二钱半) 知母(一钱) 甘草(五分) 人参(七分) 升麻(一分) 黄柏(一钱)

上锉一剂,粳米一撮,水煎,食后温服。

中消者,胃也,多饮食而小便黄赤。盖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则津液消烁而渴矣。治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主之。

黄连 黄芩 大黄 石膏(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下消者,肾也,小便淋浊如膏,烦渴引饮,耳叶焦黑,小便频数。能食者,必发痈疸背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腹胀,须分治之。

若能食而消者,宜加减白虎汤主之。

石膏(二钱半) 知母(一钱) 甘草(三分) 人参(七分) 五味子(十粒) 黄柏(七分)玄参(五分)

上锉一剂,粳米一撮,水煎,食后服。

若不食而消者,宜加减白术散主之。

人参 白术 茯苓 木香 甘草 黄柏 知母(各五分) 干葛(一钱) 五味子(十粒)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丹溪曰∶三消者,多属血虚不生津液,俱宜四物汤为主治。

上消者,加人参、五味、麦门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黄汁、人乳,饮酒人加生葛根汁。

中消者,加知母,石膏、寒水石以降胃火。

下消者,加黄柏、知母、熟地黄、五味子以滋肾水,又当间饮缫丝汤为上策。

一人被烧酒醉伤成消渴之疾,饮水无度,余以绿豆汤频频少饮,用生冬瓜去皮,细细嚼咽,渴则又饮豆汤,不一日而止渴也。

生津养血汤〔批〕(按此方治上消之剂) 治上消火盛,制金烦渴引饮。

当归(一钱) 川芎(八分) 白芍(煨,一钱) 生地黄(酒洗,一钱) 知母(五分)黄柏(蜜水炙,五分) 麦冬门(一钱) 石莲肉(五分) 天花粉(七分) 黄连(八分) 乌梅(五分) 薄荷(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清凉饮子〔批〕(按此方治中消之剂)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黄 (一钱) 当归身(六分) 生地黄(六分) 龙胆草(酒洗,钱半) 柴胡(一钱)

升麻(四分) 防己(五分) 羌活(一钱) 黄芩(酒洗,一钱) 防风(五分) 杏仁(十个) 生甘草(五分) 炙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加酒一匙,稍热服。

人参茯苓散〔批〕(按此方治下消之剂) 治肾消善饮而食,小便频数,白浊如膏。

人参(一分) 白术(二分) 茯苓(五分) 泽泻(二分) 滑石(一钱半) 寒水石(一钱半) 干葛(五分) 连翘(三分) 黄芩(五分) 桔梗(二分) 栀子仁(二分) 薄荷(五分) 大黄(五分) 天花粉(二分) 甘草(七分) 缩砂(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入蜜服,肾消食前,上消食后服。

缫丝汤 治三消渴如神。

如无缫丝汤,却以原蚕茧壳丝绵煎汤,皆可代之,无时饮之,大效。盖此物属火,有阴之用,大能泻膀胱中伏火,引阴水上潮于口而消渴也。

玉泉散 治消渴之神药也。

白粉葛 天花粉 麦门冬 生地黄 五味子 甘草 糯米

上锉一剂,水煎服。

神仙减水法 治三焦虚热,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

黄 人参 麦门冬 黄连 天花粉 知母 苦参 白扁豆 浮萍(照水晒干,各一两) 黄丹(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神白散(即益元散,方见中暑) 治真阴素被虚损,多服金石等药,或嗜炙爆咸物,遂成消渴,用温水调服,或大渴饮冷者,新汲水尤妙。

秘方〔批〕(按此方总治三消之剂) 治三消。

用退雄鸡汤,澄清饮之,神效。

清神补气汤 消渴症才愈,止有口干腹不能拿,或者又添舌白滑,微肿,咽喉咽津觉痛嗌痛,时时有渴,喜冷冻饮料,口中白沫如膏。

当归身(一钱) 生地黄(一分) 黄连(酒,五分) 知母(五分) 石膏(四分) 柴胡(七分) 升麻(一钱半) 防风(一钱) 荆芥穗(一钱) 桃仁(一钱) 杏仁(五个) 红花(少许) 川椒(二个) 细辛(一分) 生甘草(一分)

肾气八味丸〔批〕(按此方治消渴收功之剂) 治心肾不交,消渴引饮。

 

上一篇:痹痛

下一篇:妇人科

《古今医鉴》总目录

上下章节

相关

站内直通车

[!--temp.bottomna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