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者常也。女子十四岁。任脉通而天癸至。任与冲遂为经脉之海。外循经络。内荣脏腑。气血调和。营运不息。一月之间。冲任溢而行。月事以时下。此常经也。故曰。经贵乎如期。
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不调则病作。甚至积而不行。则病更作。昔人谓经至。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至十年。思男子合而不得。亦不调。不调则瘀不去。新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成肿。故云室女忧思积想在心。则经闭而痨怯者多。然亦有因脾胃伤损者。不尽可作血凝经闭治也。只宜调养脾胃。脾气旺则能生血而经自通。亦有因饮食停滞致伤脾胃者。宜消食健脾。若经来时。饮冷受寒。或吃酸物。以致凝积。血因不流。当以辛温活血行气药通之。此经闭也。精神壮盛。阴血有余。偶感风寒。或食冷物。以致气滞血凝而闭。宜以通气活血药导之。此气滞也。先天不足。或病后产后失于调理。以致真阴亏损。火热煎熬。或阴虚火旺。肝不生血。或堕胎。及产多而亡血。或因久患潮热。盗汗耗血。乃将成痨瘵之候矣。宜以滋阴养血清火药治之。此血枯也。故即血凝之症。当有经闭气滞血枯三项因缘。未可概视。若专用攻伐。恐经不通而血反涸也。至如痛经一症。乃将行经而少腹腰腿俱痛。此淤血。当于临经时血热气滞也。宜以通利活血药调之。
经病大端。不过如是。而其详则有可举者。如经水不调。所下淡色似水者。血虚也。宜四物汤加参、 、香附。腹痛加阿胶、艾。下血色紫而成块者。热从火化而热血凝结也。或离经畜血所致。经水必下多或作痛。宜四物加芩、连、知、柏、白芍。妇人室女月不调。血积坚如石者。受寒也。宜和血通经汤。妇女经不调者。或由诸般气滞也。宜艾附丸。经不调先期而来者。血热也。宜四物加芩、连。或凉血调经丸。经行先期腰腹发热者。亦血热也。宜凉血丸。经水不调。临行时先腹痛者。气滞血实也。宜四物加延胡索、炒枳壳、蓬术、木香、桃仁。月行时。口渴。吃水多。心痞。喜呕。不进饮食者。脾病也。宜山栀汤。妇人年二十余。月来不匀。来时先呵欠。腹隐痛。血色紫。食少无力者。弱也。宜黄连白术汤。经来紫黑色。一月二次。或三次。不思饮食。口干而苦。发热者。血热妄行也。宜四君子汤加生地、当归、陈皮、麦冬、白芍、木通、甘草。经来或不来。腹痛。喜食热物者。气痛也。宜半夏木通汤。经来时。心神不宁。四肢微热。虚劳者。曾受惊也。宜菖蒲饮。临经时。或食生冷酸涩。至膀胱小腹疼。腹饱闷者。血偶滞也。宜破结丸。经水后期而行者。血虚有寒也。宜四物加黄 、陈皮。或香附芎归汤。过期太甚。胶艾丸。经水过期色淡者。痰也。宜二陈汤加川芎、当归。有痰占住血海之地。因而不来。目必渐昏。肥人多有之。是痰碍经而不行也。宜星芎丸。经来十数日不止者。血热也。宜止血药中加山栀、柴胡。经水来而不止者。气虚不能摄血也。宜补气固经丸。经水过多不止。平日肥壮。不发热者。体虚寒也。宜姜棕散。
经水过多不止。平日瘦弱。常发热者。由火旺也。宜龟板丸。经来不止及血崩者。血溢也。宜必效散。妇人四十九岁。经当止。今每月却行过多。及五旬外。月事比少时更多者。血热或血不归经也。宜芩心丸、琥珀丸。妇人室女经闭。疼痛。或成血瘕者。淤积也。宜通经丸。经闭。或但不调。血块气痞腹痛者。气血滞也。宜调经汤。或烦热肢疼体痛。口干盗汗。嗜卧。经不调。寒热如疟。痰嗽骨蒸者。血虚也。宜逍遥散。不愈。加味逍遥散。瘦弱人经闭者。血气受伤。或生育多也。宜四物加红花、桃仁。
又瘦人经闭者。或气滞也。宜通经丸、调经汤。经壅。身体发虚。四肢无力。潮热骨疼者。内有气块也。宜苍术香附丸。经闭腹痛者。内结腹痛也。宜归尾丸。经事不来者。血闭也。宜调经琥珀汤。经闭不来。或过月者。血不调也。宜红花汤。经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宜八珍汤。妇人室女。七情伤感。至于血并。心腹作疼。或连腹痛。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痛。血瘀作搐。或经不调。一切血气病也。宜延胡索散。有血气发来似刀刮搅肠胃。及心胸刺痛欲绝者。血气冲心也。宜红花散。有游走至腰膂俱痛者。亦血气痛也。宜蓬术散。有上气冲心。变作干血气者。血气久而不行也。宜丝瓜散。有干血痨者。忧思积想所致也。宜月红汤。有妇人血黄者。血瘀病也。宜茄子散。其总治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及一切气食等症。则惟四制香附丸。或丹参散为主。经病之烦多若此。然而有宜小心者。妇人二三月经不行。宜用验胎法以验之。未可遽用攻伐通利之剂也。如果验之无胎。斯可随症而通之。或至瘦弱身热。口干唇颊红色。下午尤甚。或先微寒。乃血枯经闭。阴虚发热。将成痨瘵也。宜逍遥散。妇人之病。甚于男子。不益可信哉。
脉法 脉经曰。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妇人病苦月经不利。腰腹痛。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女人月事不来。时亡时有。得之少时有所坠堕。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宜服大黄朴硝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来如琴弦。少腹痛。主月不利。孔窍生疮。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经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肾脉微涩。为不月。李 曰。浮涩胁伤经不利。浮绝精伤与经闭。
又曰。经病前后。脉软如常。寸关虽调。尺绝痛肠。沉缓下弱。来多要防。微虚不利。间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迟涩。居经三月。气血不别。三月以上。经闭难当。心脾病发。关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结。
又曰。肾脉沉微。气虚也。女子崩带。经脉不调。
月水不调 陈自明曰。妇人月水不调。由风邪乘虚客于胞中。而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盖冲任之脉皆起胞中。为经血之海。与小肠心为表里。乳汁下为月水。然月水乃经络之余。苟能调摄得宜。则经以时应矣。刘完素曰。月水不调。则风热伤于经血。故血在内不通。或内受邪热。脾胃虚损。不能饮食。荣卫凝涩。或大肠虚。变为下利。流入关元。致绝子嗣。李杲曰。经不调。右尺脉按之空虚。是气血俱脱大寒症。轻手其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涩。皆阳脱症。阴火亦亡。见热症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阴躁阳欲去也。用升阳举经汤。大升浮血气。补命门之下脱也。戴思恭曰。月水或前后。或多少。或欲来先病。或来而断续。皆曰不调。和气饮加香附五分。经来或不来。皆腹痛。皆血不调也。欲调血先调气。四物加吴萸五分。痛甚。延胡索汤。然又恐感外邪食积。宜详审。和气饮却能兼治。李曰。以期言之。对期者。性和血足易受孕。差一二日不为害。以色言之。心主血。阴从阳。故红为正。虽不对期。而色正者易调。或前后多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当归散、调经散、单丹参散。经前后痛。通用交加地黄丸、七制香附丸。万全曰。经不调有三。一脾虚。二冲任损伤。三痰脂凝塞。胃为水谷之海。血气之母也。惟忧愁思虑。心气受伤。则脾气失养。郁结不通。腐化不行。饮食减少。斯有血枯血闭。及血少色淡。过期。或数月一行也。
又脾为血海冲任之系。或嫉怒褊急。以伤肝气。致冲任失守。血气妄行。或血未行而妄合以动其血。或经未断而即合。冲任内伤。血海不固。为崩为漏。有一月再行者矣。肥硕之人。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或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而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者矣。
月闭 陈自明曰。或醉饱入房。或劳役过度。或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头眩腰背痛。足寒时痛。久而血结于内。变为 瘕。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水浸肌肉。变为肿满。当益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张从政曰。月不通者。经曰。胞脉闭也。胞脉者属火。而络于脬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也。茶调散吐之。吐讫。玉烛散、三和汤、桂苓白术散。量虚实选用。慎勿服峻热药。致变肺痿骨蒸潮热。咳嗽咯脓呕血喘逆。尿涩寝汗不已。渐至脉大形瘦。必不救。李杲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死不治。妇人脾胃久虚。形羸气血衰。致经不行。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液枯。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燥渴。血海枯竭。病名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此症或经适行而有子。子不安。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经闭绝。此乃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包络中火邪。而经自行。内经所谓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脉涩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利。故云为 瘕为沉也。或因劳心。心火上炎。月事不来。安心和血泻火。经自行矣。故经云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故月不来也。
又曰。凡妇女之病。经水适断。俱作少阳治之。伤寒杂病皆同。经云。身有病而有邪。经脉闭也。经脉闭者。尺中不至。胞脉闭者。生化源绝。二者皆血病也。厥阴主之。厥阴病则少阳病矣。治法或实作大热。或变成痨。脉有浮中沉之不同。故药有表里和之不一。察其在气在血。定其行阴行阳。使大小得宜。轻重各当。则可万全。此少阳一治不可不知也。朱震亨曰。阴虚。经脉久不通。尿涩体痛。四物加苍术、牛膝、陈皮、甘草。
又用苍莎丸料加苍耳、酒芍药为丸。就用前药吞下。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烦疼渐瘦。潮热。脉微数。四物去芎、地、加泽兰三倍、甘草半分。王伦曰。经不行。有由脾胃损伤者。不可便为经闭死血。轻用攻破药。须审脾胃如何。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伐药。伤其中气。致血少不行。只宜用白术为君。苓芍为臣。佐以黄 、甘草、陈皮、麦芽、柴胡、芎、归等。脾旺自能生血。而经自行。
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亦宜消积补脾。若脾胃无病。果有血结。方可行血通经。李 曰。经行时。余血一点未尽。或外被风寒。湿冷暑热。或内伤生冷。七情郁结。为痰为瘀。曰血滞。或经止后。用力太过。入房太甚。及食燥热。以致火动邪盛而精血衰。曰血枯。经后被惊。血气妄行。上逆则从口鼻出。逆于身则水血相搏。变为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间。重痛。经行则发。过期则止。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瘰 血风疮疡等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生疮。淋沥不断。湿热相搏。遂为崩带。血结于内。变为 瘕。凡此变症百出。不过血滞血枯而已。但血滞血枯。俱有虚热。故重则经闭不通。以滞枯分言之。轻则经不调。止言虚与热而已。总而言之。经水不通。不出虚热痰气四症。不调亦相似。则饮食调和。自然血气流通。更有凝滞。然后可用红花当归散、紫葳散、通经丸、导经丸之类。虚者只用当归散。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使津液流通。若以毒药攻逐。必死。
又曰。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腹痛。必是虫症。雄砂丸主之。李时珍曰。经闭有有余不足二症。有余者血滞。不足者伤肝。素问云。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郁肝伤。故月来衰少。或不来。治之以乌贼骨四芦茹一。此正血闭不足之病也。万全曰。经闭而骨蒸潮热。脉虚。用增损八物柴胡汤。热甚。服此不平者。加干姜灰神效。经闭发热咽燥。唇干脉实者。四物凉膈散。张介宾曰。血枯血隔本不同。盖隔者阻隔。枯者枯竭。阻隔者邪气隔滞。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冲任亏败。源断其流也。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间。未有不经闭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羸弱。或困倦。或咳嗽。或血热。或饮食减少。或亡血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皆血枯经闭之候。欲其不枯。无如养荣。欲以通之。无如充之。(此诚要义)但使血行。则经脉自至。乃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通利为事。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乎。是宜知之矣。
经血暴下 成无己曰。妇人年及五十以上。经血暴下者。妇人经血终于七七之数。数外暴下。内经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忧结惊恐之致。切不可作冷病治。用峻热药。必死。止可用黄连解毒汤。以清于上。更用莲壳灰、棕灰以渗于下。然后用四物加延胡索散。凉血和经之药是也。
来止腹痛 张从政曰。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用温经汤、桂枝桃仁汤。若忧思气郁而血滞。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若血结成块。万病丸。刘完素曰。气冲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芍药六合汤。若经欲来。脐腹绞痛。八物汤。朱震亨曰。经候过而作痛者。乃虚中有热也。经将来作疼者。血实也。四物加桃仁、黄连、香附。临行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四物加红花、桃仁、蓬术、延胡、木香、香附。发热加黄芩、柴胡。紫色成块者热也。四物加黄连、柴胡。经行微少。或胀或疼。四肢痛。四物加延胡、没药、白芷为末。淡醋汤下。经不调。心腹疼痛。只用芎、归二味。名君臣散。经欲行。脐腹绞痛。四物加延胡、槟榔、苦楝、木香减半。
又曰。月候不调之中。有兼疼痛者。或常时痛。或经前痛。血积也。或经后痛。血虚也。有兼发热者。或常时热积也。或经来时热。血虚有热也。王肯堂曰。仲景治带下。月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此散乃破坚下血之剂。观此则经不及期。有因瘀血者矣。前论所未及也。然欲知瘀血。须以小腹满痛为凭。
又曰。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张介宾曰。凡经期有气逆作痛。全滞而不虚者。须顺气。宜调经饮。甚者。排气饮。气血俱滞。失笑散。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平日不慎寒凉。致凝聚作痛。而无虚者。须祛寒。宜调经饮加姜、桂、吴萸。或和胃饮。若血热血燥。滞涩不行作痛。加味四物汤。或保阴煎去续断、加减。以上诸症。但察其有滞无虚。方是真实。若兼虚不得任行克伐。若痛在经后。多由血虚。八珍汤。然必察其寒热虚实以为佐使。自效。其有余滞未行者。决津煎最妙。若但遇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呕吐。肢体困倦。或兼寒热。是必素禀不足。八珍汤。虚而寒甚者。理阴煎渐加培补。久必愈。有因带浊多而虚痛者。大营煎。随寒热加佐使主之。
血色痛块 朱震亨曰。经水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血为气配。其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气之滞也。来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错经妄行。气乱也。紫者气热也。黑者热甚也。人但见紫黑痛块。率为风冷。而用温热。必败。夫热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则黑也。李 曰。色紫风也。黑者热甚也。淡白虚也。或挟痰停水混之也。如烟尘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带黄混浊模糊者。湿痰也。成块作片。色不变。气滞也。或风冷乘之也。色紫黑。血热也。大概紫者。四物加白芷、荆、防。黑者。四物加香附、芩、连。淡白者。古芎归汤加参、 、白芍、香附。有痰。二陈加芎、归。如烟尘。二陈加秦艽、防风、苍术。如豆汁。四物加芩连。成块。四物加香附、延胡、陈皮、枳壳。通用琥珀调经丸。
热入血室 李杲曰。昼则明了。夜则谵语。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不治自愈。甚则四顺饮子。桃仁承气汤。症相似。当不妨用之。罗天益曰。热入血室而成结胸。由邪气传入经络。与主气相搏。上下流行。遇经适来适断。邪乘虚入于血室。血为邪迫入于肝经。肝受邪。则谵语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何则。妇人平日水养木。血养肝。未孕为月水。既孕则养胎。既产则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并归于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药可及。故当刺期门也。李 曰。妇女伤寒。寒热似疟。经水适断者。亦名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而不行。小柴胡汤。或黄龙汤。加丹皮、桃仁。妇人此症最多。切忌汗下。若见喜忘如狂。腹满泉清。当以淋血法治之。
又不可拘于不下也。男女均有此。男由阳明而传。女人则随经而入。武之望曰。邪入血分。则发在暮。且谵语属胃经者多。恐误犯之。故仲景云。无犯胃气也。
又曰。凡经行后似疟谵语。便是热入血室。
又曰。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
又曰。潮热有时为内伤为虚。无时为外感为实。虚者大温经汤。热者四物加芩连。骨蒸者大胡连丸。五心潮者四物加黄连、胡黄连。经前潮热血虚有滞。逍遥散加丹皮、桃仁、延胡。经后潮热血虚有热。逍遥散去柴胡加生地、地骨皮。此方加减。为退热圣药。
室女寡妇师尼 李 曰。女子十四月至。必近二十方可配。阴气不易成也。或恣食咸酸热燥。致气血上壅不通。红花当归散、大黄膏、紫葳散。如逾年未下。或年未及而思男。思伤心血。火炎脾亏。肺烁肾枯。而血闭成痨者难治。四物加柴、芩。逍遥散加芩、连、山栀。以养血凉血。降火柏子仁丸亦妙。因怒逆者。四制香附丸加黄芩、生地。因惊者。抱胆丸。
又曰。寡妇郁闷百端。或想夫。或门户不支。或望子孙。心火频炽。加之饮食浓味。遂成痰火。其症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自汗。肝脉弦长。当抑肝之阴气。柴胡抑肝汤、抑阴地黄丸、越鞠丸。贫苦食淡者。四制香附丸。每日上午。神思昏愦。怕见明处。恶闻人声。至午后方可。及头昏腹痛惊惕。稍涉劳动。及经来时尤剧。此不得遂志也。宜清神养荣四物汤。加人参、茯神、陈皮、柴胡、羌活、甘草、香附。万全曰。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宠之外家。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不能遂。感愤不得言。多有经闭之疾。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难治者。宜四制香附丸、参术大补丸。攻补兼行。庶几可瘳。此七情之变。难以法治者也。张介宾曰。张氏云。室女月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凉药。医家多以室女为血热。故以凉药解之。殊不知血得热则行。冷则凝。不可不知。若经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渐生痨热。其脉微数。此由阴虚血弱。阳往乘之。少水不能灭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治当养血益阴。毋以毒药通之。宜柏子仁丸、泽兰汤。罗天益曰。宋褚澄疗师尼寡妇。别制方者。盖有谓也。此二种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全类温疟。久则为痨瘵也。武之望曰。师尼寡妇之痨。专主肝经。以相火寄于肝也。男女之欲。皆从此出。观天地之气始于春。则知欲火之动亦由于肝也。鸟兽孳尾亦然。故治此者。当以柴胡汤为法。
治月经病方
大黄朴硝汤 治经年月水不行。胞中有风冷所致。宜下之。
大黄 牛膝(各五两) 代赭石(一两) 朴硝 丹皮 甘草 紫菀(各三两) 虻虫 水蛭 桃仁 干姜 细辛 芒硝(各二两) 麻仁(五合)
水一斗五升。煮五升。去渣。纳硝。分五服。五更为首。去一炊顷。自下后将息。忌见风。
小柴胡汤 治妇人经病间用此加减。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姜 枣
二陈汤 治女人经病。有痰在中脘。饮食少进。
茯苓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炙草(五分)
八珍汤 治气血两虚。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调经汤 治瘀积经闭。
当归 延胡索 白术(各二钱) 香附 白芍 生地(各一钱) 川芎 陈皮 丹皮(各八分) 甘草(六分) 益母草(三钱)
经来日。空心服。
逍遥散 治血虚经闭。
当归 柴胡 白术 白芍 茯苓 甘草
加味逍遥散 治血虚经病。
逍遥散加山栀 丹皮
必效散 治妇人月经不调。及崩漏不止。
棕皮烧 木贼炭去节(各二两) 麝香(一钱)
另研。每二钱。空心酒服。
大温经汤 治冲任虚损。月候不调。或来多不已。或过期不行。或崩中去血过多。或胎产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烦热。并皆治之。但此温剂。纳冷者宜。
当归 川芎 人参 阿胶 桂心 白芍(炒) 淡吴萸 丹皮 炙草(各一钱) 麦冬(二钱) 半夏(二钱半) 姜(五片)
食前。稍热服。
八物汤 治经事将行。脐腹绞痛者。气滞血涩故也。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延胡索 苦楝(碎炒,各一钱) 木香 槟榔(各五分)
食前服。
和血通经汤 治因受寒而经不调。或闭。
当归 三棱(各五钱) 蓬术(四钱) 木香 熟地 官桂(各三钱) 红花 苏木(各二钱) 血竭(另研一钱)
共为末。酒下。
艾附丸 治由气滞经不行。
蕲艾(四两) 香附(一斤) 当归(四两) 半酒半醋炒
醋糊丸。有气。加枳壳、陈皮四两。肌瘦。加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茯苓三两。身热。加柴胡四两。
苍术香附丸 治气块。
苍术 三棱 神曲 姜浓朴 生地 莪术 当归 香附(各二两) 明矾(半斤麸炒黑)
归尾丸 治血块。
槟榔 秦艽 归尾 延胡索 姜炭 木香 桃仁 丹皮
破结丸 治经闭。由过食生冷酸涩。
琥珀 延胡索 降香 五灵脂 莪术 生膝(各五钱) 桃仁 归尾(各一两) 肉桂心 血竭(各三钱)
凉血调经丸 治血热经病。及热甚经闭。
黄芩 黄柏 白芍 鳖甲 杞子 归身 樗皮
凉血丸 治经行先期。
枇把叶 白芍 五味子 生地 青蒿 甘草 山萸 黄柏 川断 杜仲 阿胶山药打糊丸。
香附芎归汤 治经行后期。
川芎 当归 香附 白芍 蕲艾 熟地 麦冬 杜仲 橘红 甘草 青蒿
若太甚。并半边头痛。加甘菊、 本、荆芥、童便。去艾、杜仲、香附、橘红。
胶艾丸 治经行后期太甚。
香附 生地 枳壳 白芍 砂仁 艾叶 阿胶 山药糊丸。
越鞠丸。 治郁伤气滞。胸膈痞闷。肚腹膨胀。饮食少思。吞酸嗳腐。女人经病。
香附 苍术 川芎 山栀 山楂 神曲 等分。神曲糊丸。食远。白汤下。
桃仁承气汤 治月事沉滞。
桃仁(十二个) 官桂 甘草 芒硝(各五钱) 粗末五钱。水煎。
黄连解毒汤 治经血暴下。
黄连 黄柏 黄芩 山栀 等分。每粗末五钱。水煎。
升阳举经汤 治经水不调。右尺按之空虚。轻手数疾。举指弦紧或涩。
柴胡根 当归根 白术 黄 (各三钱) 羌活根 防风根 本(各二钱) 红花 白芍(各五分) 独活根 细辛(各六分) 桃仁(去皮尖十枚) 川芎 熟地 人参 炮附子 甘草梢(各一钱) 肉桂心(秋冬五分夏不用)
每 咀二钱。空心水煎。稍热服。诸药言根者。近根处去苗便是。
补气固经丸 治经病由气虚。
人参 炙草 茯苓 白术 黄 砂仁
姜棕散 治虚寒经病。
棕炭(一两) 炮姜(五钱)
为末。酒煎。乌梅汤下。若初血崩尚有火。宜槐子灰。用醋汤下。
龟板丸 治经水来而过多不止。
龟板(醋炙) 条芩 白芍 椿根皮(各一两) 黄柏(蜜炙三钱)
蜜丸。淡醋汤下。
芩心丸 治年老月行不止。
芩心(二两) 醋浸七日炙干。
又浸炙七次。醋糊丸酒下。
琥珀丸 治同上。
黄芩(炒黑) 便香附(二两) 当归 川芎(各一两) 三棱 琥珀(各五钱)
黄米饭丸。空心服。
柴胡抑肝汤 治寡居独阴。寒热似疟等症。女人阴病。
柴胡(二钱半) 赤芍 丹皮(各一钱半) 青皮(二钱) 连翘 生地(各五分) 地骨皮 香附 苍术 山栀(各一钱) 川芎(七分) 神曲(八分) 甘草(三分)
山栀汤 治脾病。
山栀 木通(各钱半) 黄芩(一钱) 白术 陈皮(各二钱) 甘草(三分)
半夏木通汤 治气痛。
白术 茯苓 木通 半夏 甘草
黄连白术汤 治月经来止。多少不匀。
白术(四钱) 黄连 陈皮(各二钱半) 丹皮(二钱) 木通 茯苓 山萸 人参(各钱半) 炙草(三分)
苍莎丸 调中散郁。
苍术 香附(各四两) 黄芩(二两) 蒸饼丸。姜汤下。
失笑散 治经水时行时止。心痛。
蒲黄 五灵脂 等分 每末二钱。醋调膏。水冲服。
加味四物汤 治血分有热。
四物加柴胡 丹皮 山栀
抱胆丸 治室女经将行。惊邪蕴结。并治男女一切惊恐风狂神效。
黑铅(两半) 水银(二两) 朱砂 乳香(各一两)
先溶铅化。入水银。候结砂子。再下朱乳末。柳枝锤研匀。丸芡子大。每一丸。空心井水下。病者得睡。莫惊动。
醒即安。二服除根。
雄砂丸 治虫症经闭腹痛。
鹤虱 芜荑 干漆 僵蚕(各三钱) 榴皮 贯仲(各五钱) 朱砂 雄黄 雷丸 甘遂(各钱半) 米粉糊丸。
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时粥饮下。一方。加麝香少许尤妙。
紫葳散 治经不来。发热腹胀。
紫葳 肉桂 赤芍 白芷 延胡索 当归 刘寄奴 丹皮 等分 红花(少许) 酒一水二煎。
玉烛散 治二便闭塞。月事不行。
四物汤加芒硝 大黄 甘草 姜(三片)
万病丸 治经不行。绕脐痛。
干漆 酒浸牛膝(焙,各一两)
以生地汁一升。入末。熬至可丸。每二十丸。空心米饮下。一名万痛丸。
土瓜根散 治带下经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至者。
土瓜根 白芍 桂枝 虫(各七钱半) 每末方寸匕。酒下。日三服。
温经汤 治血海虚寒。月水不调。
川芎 当归 白芍 莪术(各钱半) 人参 牛膝(各二钱) 桂心 丹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菖蒲饮 治惊恐而致经病。
人参 菖蒲(各一钱) 茯神 远志(各钱半) 麦冬 山药(各二钱) 真珠 琥珀(各三分) 金箔(一片) 胆星(五分) 牛黄(二分) 麝香(五厘) 天竺黄 雄黄 朱砂(各二分)
为末。薄荷姜汤下。
红花汤 治经行过期。及不月。
红花 琥珀 白芍 麝香 没药 当归 桂枝 桃仁 苏木
调经琥珀汤 治不月。
三棱 蓬术 白芍 刘寄奴 当归 熟地 官桂 甘菊 延胡索 蒲黄
痛甚。加炮姜、红花、桃仁、牛膝、苏木、香附。
星芎丸 治痰滞经病。
南星(四两) 便香附(四两) 川芎 苍术(各三两)
红花散 治血气。
当归(一两) 没药 红花 官桂 赤芍 苏术 青皮(各二钱半)
蓬术散 治血气游走。
蓬术 干漆 胡桃 共末。酒下。
茄子散 治血黄。
黄茄子阴干为末。酒下。
丝瓜散 治血气不行。
干丝瓜烧存性。研末酒下。
丹参散 治月候不准。
丹参晒为末。酒下。
交加地黄丸 治月不调。血块。气痞肚腹痛。
生地(捣汁存渣) 老姜(捣汁存渣各一斤)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二两) 没药 木香(各一两) 桃仁 人参(各五钱) 香附(半斤)
共为末。先以姜汁浸地黄渣。地黄汁浸姜渣。晒干汁尽。共十一味。作一处晒干。研细。醋糊丸。空心姜汤下。
桂枝桃仁汤 治经前腹痛不可忍。
桂枝 白芍 生地(各二两) 桃仁(四十枚) 甘草(一两)
每咀片五钱。加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延胡索汤 治妇人室女。七情伤感。致血与气并。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经候不调。但是一切血气疼痛。并可服之。
延胡索 酒当归 赤芍 炒蒲黄 官桂(忌火,各五钱) 姜汁炒黄连 木香忌火 乳香 没药(各三钱) 炙草(二钱半)
每咀片四钱。加姜五片煎。食前服。如吐逆。加半夏、橘红各五钱。
三和汤 治热结血闭。
生地 白芍 川芎 当归 连翘 大黄 朴硝 薄荷 黄芩 山栀 甘草(各七分)
此方乃集四物凉膈调胃承气三方为一方。
通经汤 治月闭。
四物汤加大黄 官桂 浓朴 枳壳 枳实 黄芩 红花 苏木(各七分) 乌梅一 姜三 枣二
通经丸 治月候不调。致成血痢。
桂心 炮大黄 青皮 炮姜 川椒(炒出汗) 炮川乌 莪术 干漆 酒当归 炒桃仁(各一钱) 鸡子清丸。每二十丸。淡醋汤下。加至三十丸。
调经散 又名温经汤。治月不调。
麦冬(二钱) 当归(钱半) 人参 半夏 川芎 白芍 丹皮(各一钱) 阿胶 炙草(各七分半) 吴萸 肉桂(各五分) 姜三
四制香附丸 能调和经脉。
香附米一斤。分四制。一盐水姜汁煮。略炒。主降痰。一醋煮。略炒。主补血。一山栀四两同炒。去栀。主散郁。
一童便洗。不炒。主降火。川芎 当归(各二两)
面糊丸。每五七十丸。随症作汤下。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
七制香附丸 治月事不调。结成 瘕。或骨蒸发热。
香附米足十四两。匀七分。一同当归二两。酒浸。一同蓬术二两。童便浸。一同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浸。一同乌药二两。米泔浸。一同川芎、延胡各一两。水浸。一同三棱、柴胡各一两。醋浸。一同红花、乌梅各一两。盐水浸。各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晒干。只取香附为末。以浸药汁打糊为丸。临卧。酒下八十丸。
导经丸 治经闭不通。腰腹痛。
大黄(二两) 川芎 当归 白芍 官桂 桃仁 甘草(各一两) 血竭(二钱半) 红花(一钱) 斑蝥糯米同炒二十个 蜜丸。酒下。
琥珀调经丸 治妇人胞冷无子。能令经调。
香附(一斤分各半童便醋各浸九日和净熟艾四两再加醋五碗砂锅内炒干) 琥珀(一两) 川芎 当归 熟地 白芍生地 没药(各二钱) 醋糊丸。每百丸。空心艾醋汤下。
当归散 治妇人久积 痛。小便刺痛。四肢无力。
当归 酒赤芍 刘寄奴 枳壳 延胡索 没药 等分。每末二钱。热酒调下。不拘时。
柏子仁丸 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赢瘦而生潮热。兼治室女思虑成痨。经闭。切毋以毒药通之。宜此。兼服泽兰汤。
柏子仁(炒另研) 牛膝 卷柏 泽兰 川断(各二两) 熟地(三两) 捣泥加蜜丸。
泽兰汤 治同上。
泽兰(三两) 酒当归 白芍(各一两) 甘草(五钱) 每咀片五钱煎。
单大黄膏 治妇人干血气。
大黄四两为末。
醋熬膏。成丸芡子大。每一丸。酒化。临卧。温服。大便一二行。红脉自下。是调经之仙药也。一方。加归头。一方。加香附二两。童便浸炒为末。入膏。丸桐子大。酒下四十丸。
抑阴地黄丸 治寡妇痨瘵。
生地(二两) 赤芍(一两) 柴胡 黄芩 秦艽(各五钱)
蜜丸乌梅汤下。
芎归汤 亦治妊娠先患冷气。忽中心腹痛如刀刺。
人参 川芎 吴萸 茯苓 酒当归 桔梗(各三两) 浓朴 白芍(各二两)
水煎。分三服。
和胃饮 兼治孕妇胃寒气实。胎气上逼者。
浓朴 陈皮(各钱半) 炮姜(一二钱) 炙草(一钱)
理阴煎 治妇人脏寒忽呕。胎气不安。亦治产后脾气虚寒。呕吐食少腹痛。
又治产后阳虚中寒。或外感寒邪。
以致心腹痛呕吐厥逆。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炙草(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煎。热服。或加桂。
保阴煎 兼治胎气热而不安。亦治产妇淋沥不止。
生地 熟地 白芍(各二钱) 山药 川断 黄芩 黄柏 生草(各一钱)
食远。温服。
决津煎 兼治产后。及胎气已动。势有难留。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 泽兰(钱半) 牛膝(二钱) 肉桂(一二钱) 乌药(一钱) 熟地(二三钱或五七钱)
如气血虚弱。不用乌药。
验胎法 验胎之有无。
川芎(二三钱。炒为末。)
艾汤下。停一二时。小腹内微动者胎也。如不动。再一服。
又不动。则非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