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自序
卷一
 一明望色之法
一明望色之法
 一明闻声之法
一明闻声之法
 一明辨息之法
一明辨息之法
 一明胸中大气之法
一明胸中大气之法
 一明问病之法
一明问病之法
 一明切脉之法
一明切脉之法
 一明合色脉之法
一明合色脉之法
 一明营卫之法
一明营卫之法
 一明络脉之法
一明络脉之法
 申明《内经》法律
申明《内经》法律
 申明仲景律书(附杂证时病药禁一条 附伤寒三阳经禁一条)
申明仲景律书(附杂证时病药禁一条 附伤寒三阳经禁一条)
 先哲格言
先哲格言
卷二/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
 阴病论
阴病论
 比类仲景《伤寒论》阳虚阴盛治法并死证三十二则
比类仲景《伤寒论》阳虚阴盛治法并死证三十二则
 比类《金匮》水寒五则
比类《金匮》水寒五则
 比类《金匮》胃寒四则
比类《金匮》胃寒四则
 中寒色脉六则
中寒色脉六则
 比类《金匮》胸腹寒痛十七则
比类《金匮》胸腹寒痛十七则
 比类《金匮》虚寒下利六则
比类《金匮》虚寒下利六则
 中寒门方
中寒门方
卷三/中风门(论一篇 法四十一条 律六条)
 中风论
中风论
 风门杂法七条
风门杂法七条
 中风门方
中风门方
 附痹证诸方
附痹证诸方
 附风门杂方
附风门杂方
卷四/热湿暑三气门(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
 痉病论
痉病论
 痉脉论
痉脉论
 风湿论
风湿论
 三气门方
三气门方
卷四/伤燥门(论一首 法十一条 律五条)
 秋燥论
秋燥论
 秋燥门方
秋燥门方
卷五/疟证门(论一首 法九条 律三条)
 疟证论
疟证论
 疟证门方
疟证门方
卷五/痢疾门
 痢疾论
痢疾论
 痢疾门方
痢疾门方
卷五/痰饮门(论三首 律三条 法一十四条)
 痰饮论
痰饮论
 痰饮脉论
痰饮脉论
 痰饮留伏论
痰饮留伏论
 痰饮门方
痰饮门方
卷五/咳嗽门(论二首 法十六条 律六条)
 咳嗽论
咳嗽论
 咳嗽续论
咳嗽续论
 咳嗽门方
咳嗽门方
卷五/关格门(论二首 律四条)
 关格论
关格论
 进退黄连汤方论
进退黄连汤方论
 关格门方
关格门方
卷六/消渴门(论二首 法四条 律五条)
 消渴论
消渴论
 消渴续论
消渴续论
 消渴门方
消渴门方
卷六/虚劳门(论二首 法三十一条 律十条)
 虚劳论
虚劳论
 虚劳脉论
虚劳脉论
 虚劳门方
虚劳门方
卷六/水肿门(论三首 合论《金匮》方六条 律七条 附论海藏法一条)
 水肿论
水肿论
 水肿脉论
水肿脉论
 水肿门方
水肿门方
卷六/胀病论
 胀病诸方
胀病诸方
卷六/黄瘅门(法十五条 律三条)
 黄瘅门方
黄瘅门方
卷六/肺痈肺痿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四条)
 肺痈肺痿门方
肺痈肺痿门方